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今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

(2005-12-23 15:54:50)

从今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

 

巴金先生走了。——这个消息在夜幕下的中国传递着,第二天清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巴老生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整整一个世纪,他的传世之作还将流芳很多很多个世纪。如今,在生命的句号合上最后一点缝隙的时刻,作家在闭上眼睛做永久安息准备的当儿,已经为自己建造起了底座,未来将负担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两个世纪以前,雨果在他那篇著名的《巴尔扎克葬词》里,将这样的赞美送给了“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的巴尔扎克。我想,这样的赞美,其实是为全世界所有优秀的作家准备的,巴金先生自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巴金先生是五四以来的文坛巨匠,同时又是一个通过作品传递真知的传道者,一个“直面自我”、“真诚忏悔”的伟大思想者,一颗敢于“讲真话”、高声提倡“讲真话”的“二十世纪的良心”。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今天,巴老终于展开了他那梦想中的翅膀,但不是“飞蛾的翅膀”,而是一对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也不是飞向“火热的日球”,而是久久飞翔在中国人的头顶,终于化作一颗永恒的明星。

 

是的,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诗人早就在诗歌里写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此,一个作家在业已结束了自己的文学生命,而开始陷入与病魔无休无止的纠缠,并且忍受着对方带给肉体的巨大痛苦,还要被它打得节节败退苟延残喘时,选择早日与昔日亲朋在天堂里会合,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冰心曾经想过安乐死,巴金也想过,爱巴金的人都希望他早日与萧珊会合。可是,巴老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仅存的“标志”,他活着,已经成了一种“职责”;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巴金没有等来可以振臂一呼的接班人,他活着,是不能没有“大师”的中国人的“心理需要”和“时代需要”。因此,巴金说:“我为大家活着。”

 

虽然巴老认为“长寿是一种惩罚”,可是他却不得不继续做那个“买空卖空的名人”,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来找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始终也未能“隐姓埋名,避开名利,不做盗名欺世的骗子”。因此,巴老在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想必是幸福的:一切虚构都消失了,萧珊在天堂的门口等着他。

 

从今以后,祖国的上空又多了一颗星星,时刻接受着后人的抬头仰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