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与水,便是江南

(2018-11-30 22:35:05)
标签:

基因

中原

南北方

南宋

改开

分类: 七嘴八舌
中原与水,便是江南

陈九

最近有则报道让我愕然,华大生物研究所的基因研究成果表明,江南沿海地区,比如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还有江西,这里的中国人更接近汉族,而地处北方的中国人与汉族基因相对遥远,北方中国人的基因善于脂肪代谢,南方中国人则差些。对此我不禁感叹,这与我多年的感觉不谋而合嘛。

中华文明起因多元,但主要始于中原。自周以降历朝历代,其东北边界基本在黄河至燕山山脉一带徘徊。汉武帝打到“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也不过打完就班师,一锤子买卖,你前脚走,人家后脚又回来。到五胡乱华搞南北朝,北方完全是胡人的天下。再到唐朝,幽燕一带依然是少数民族统治,节度使安禄山便是突厥人。宋朝更可悲,北方边境几以黄河为界,隔岸能看到金国的旌旗,岳飞打来打去,不过在河南北部转悠。忽必烈建元之前的封地就在漳河以北的“邢台路”,元朝不是从大漠统一中国的,而是先灭金,经长期盘踞黄河流域,再由此而南下。今日华北地域曾数百年被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他们驱赶汉人杀男霸女,在平原上跑马圈地,变良田为牧场,使之“千里无人迹”。

再看南方,最早的吴楚政权从周朝的分封演变而来,是早期的汉人统治。但南方很久以来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相对稀少,直至隋唐始盛。隋炀帝三下江南开凿南北大运河是南方发展的转折点,而真正的烂熟起于宋朝南迁。那不是简单的迁都,而是举国逃亡,“民从之者如归市”,其规模远超当年西晋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用惊涛崩岸一泄千里形容犹不为过也。庞大的人口基数,王朝的礼仪文化,民间的生产技术,无不从天而降,天上掉下个南宋王朝。顷刻间,中原与水便是江南,南方国情突变,迅速走向繁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到处莺歌燕舞不识杭汴,经济发达文明糜烂,并不断向西南蔓延直抵蒲甘。

由此,“千里无人迹”的北方与“从者如归市”的南方形成对照。后来的北方中国人其实是蒙古人与中原人混血的后代,甚至学者认为连普通话都是从蒙古语或满语继承来的,而南方中国人才是更纯正的汉人。为这个我曾犹疑,关于蒙古人在中原“驱汉”的资料,以及描述宋室南迁大场面的文字都相对稀少,须从各种阅读中品味。恕我才疏学浅,迄今尚未找到可靠的数字量化这一点。直到今天华大生物研究所的这个研究结果出炉,恰从基因层面证实了我长期以来的怀疑,南北差异不仅是生活习性,竟有更深层的原因。

其实现实中也能感到这种差别。搞市场经济凡四十年,同样搞改开,结果却不一样,对市场规则的认同基本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一点点减少,到杭爱山怕就是零了。改来改去与其改体制,不如说改造“蒙古式”文化。这种情况不知是否应引起关注,华大生物研究所的报告无疑也在逼问这个问题。

2018年10月29日京西世纪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那年谢一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