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如何应对外商“不召回”的歧视政策
(2016-07-06 08:49:35)
标签:
产品召回
宜家
歧视
违法
危机处理
|
分类:
纽约纪实
|
陈九
旅居纽约,常听说国内的外商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对待。最突出的就是,对有缺陷的产品,明明在其他国家都要召回,而在中国却照常销售。更不可思议的是,当中国消费者对此质疑商家时,他们居然以“该产品并未违背中国法规”为借口,拒绝配合。

错了不怕,就怕装丫挺的。对此咱得说道说道。
首先,国外商家召回产品之事经常出现。须明确的是,商家召回产品与是否违背当地法律毫不相干。违法的后果是检察官起诉,是抓捕和判罪,以及随后的民事赔偿。比如某些商家经营违禁品,像军用雷达,毒品,或仿名牌产品,这不是召回问题,是立即查封的问题。而召回则指某项产品因设计原因导致的民事诉讼骤然激增,为防止集体诉讼的出现(collective
complaint),而采取的一项主动私了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为了将法律责任和赔偿金额降至最低,因为集体诉讼的赔偿金额不可预测,比如万宝路香烟生产厂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曾因美国四十州的集体诉讼而赔偿五十亿美金,险些破产。为防止这种最坏结果,产家主动召回产品,只赔偿少数受害者就可以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这已是商家风险管理的惯例,与违规与否无关。
这么一说就清楚了。用“是否违法”来回答“是否召回”是伪命题,是骗人的鬼把戏,就为欺负中国消费者不熟悉西方消费品市场的游戏法则,来赚取中国人因“不知”而产生的“机会盈利”。西方厂商在中国赚钱有两个在其本土无法实行的手段,一是廉价劳工,二是不道德经营。前者好说。后者是指利用文化差异赚钱,完全没道德底线,压得越低越好,越久越好。但是,商家的盈利本性是不分种族的,对中国人如此,对任何有同样机会的地区均如此。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过度强调种族歧视是偏离了主题,主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我们懂得游戏法则,把这条路堵死就行了。
那怎么堵呢?有效的办法是,一旦发现商家有召回产品,只要该型号产品在中国市场有售,就一定会出现在其他国家类似的事故。比如宜家最近召回的一款衣柜,因太易倾倒压死几个幼儿产生了法律诉讼,为防止大规模诉讼的出现而及时召回。那么该种产品在中国有没有销售呢?没有则罢,如果有,就难免发生同样的悲剧。以往发生悲剧中国人不习惯往产品设计上想,自认倒霉,命不好,现在既然该产品在其他地区召回了,在中国发生同样问题时,消费者就应该起诉厂家。产品是同样的产品,人命是同样的人命,商家应该平等对待消费者,给予赔偿。这样搞他几次,厂家也就不会区别对待中国人了,当召回产品时,也将包括中国地区。
但有个前提,就是国家立法要保证消费者的平等权益。如果国家立法没跟上,就怪不得商家不道德。如果中国消费者自己不团结,也怪不得商家歧视。国家发展毕竟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可能我们正在这个过程的当中,没攒够劲儿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