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回国散记 |
车站建设太落后
--回国散记之五
陈九
铁路交通是中国主要交通手段。作为一名老铁道兵战士,我对中国铁路交通有本能的关注。比如火车提速,加开D字头车次,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大事。加速不光涉及高速电力机车的制造,悬挂系统的更新,轨道建设和保养标准也必须大大提高,路基牢度,轨道平稳度,弯道的角度,信号系统自动化,都须达标,否则免谈。
这部份中国做得不错。我乘了D字头去天津的列车,舒适平稳,噪音低,好像还没坐稳就到了,跟乘地铁差不多。但乘这趟车也让我发现个很大的问题:中国铁路的车站建设实在太落后了。以天津北站为例,站台的结构和设备,能让人联想到袁世凯小站练兵那个时代,破旧的天桥既不遮风也不避雨,站台地面坑坑洼洼,根本无法拉动带轱辂的行李箱,出站口是监狱般的铁栅栏门,一次通过一人。更有甚者,四五个警察像押犯人一样完全用巡斥的口吻,像赶猪一样对出站旅客哇哇大叫。你一到那儿就觉得自己是难民,正逃亡在流离失所的路上。
铁路运输是一个系统,仅仅改善列车质量是不够的。你不能让群众进了车厢是公民,下了火车就成难民了。车站是人群集中的地方,是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人们等车换车转车,扶老携幼身荷重负,是他们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车站建设必须考虑到国家对公民的尊重和关注,必须在如何让乘客更方便舒适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简单说,车站的面貌就是国家的面貌,什么样的车站就是什么样的国家。
比起机场,民众更需要车站。真正把民众放在心里,车站建设就一定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