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

(2009-05-05 20:40:57)
标签:

杂谈

分类: 看千

 

转贴几篇文章,有关《爱情豆豆》的,留作纪念吧。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作者:熊荟蓉)

——读千里烟的《爱情豆豆》有感

 

认识千里烟的名字,是在三年前的东湖社区。深入千里烟的文字,却是在三年后的纸刊上。如果不是许雨浓先生的推荐,也许,我和她,和她的文字,只有擦肩的缘分。

在她的个人简历里,她回避了年龄。但她的相片和作品告诉我,她应该和我仿佛年纪。而且,和我一样,也曾是中学语文教师。这些相似,让我觉得她的小说很好读。好几次,我感到她的笔游走在我的灵魂深处,被解剖的疼痛与快感是并存的。所以,我融化在她的小说里,爱和忧伤,都是与生俱来般的自然和自在。

《爱情豆豆》是千里烟辞去教师职业后,在北京的地下室里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千里烟说,她“喜欢行走千里,离开故乡写作。在远距离的观望中,以旧的思念,重新种植和收获新的希望。”也许,正因为这份对故乡对爱情的距离感,她才能无拘无束的贫穷、闯荡、破碎、建构。

她说:文学与破碎有关。岂只文学,爱与生活,都与破碎有关。红尘,不就是一粒分子不断的裂变、破碎而成的吗?只不过,千里烟的破碎不是时下那些流行作家的颓废,也不是那些资深作家的尖锐,而是一种对人情世态的透辟。在她眼里,残缺和破碎是生活的原貌。她清醒,但不消极;她承受,但不妥协。

她笔下的豆豆,就是这样一个敏感、脆弱,同时又自尊、坚韧的人。她敢于用一记响亮的耳光,结束她不屑的生活。她来到北京,是为了远离熟悉的陌生,寻找陌生的熟悉。她性格中有太多刚性的东西,一遇到柔的,就会融化。她向往一种心心相印的爱情,一种大智慧的宽厚宽容的爱情。但爱情遇到阻力,她能急流勇退。她渴求一份浪漫的永恒的爱情,但也深知,爱是沙漏,抓得越紧,漏的越多。所以,蚂蚁也好,贾心照也好,他们只是她头上的两朵云,而不是她的整个天空。当贾心照结婚生子时,她能微笑的祝福,然后果断的在电话本上删掉他的名字。当读到蚂蚁当年写给雨寒的情书,当蚂蚁杳无音讯时,她也能焦灼而坚定的等待。

老实说,我不喜欢小说的结尾,怎么想都觉得蚂蚁应该平安地回来,顺利的和豆豆结婚。但千里烟没有这样安排,她比我深刻,比我清醒。因为生活不可能都是顺理成章,都是水到渠成。生活多的是意外,和缺憾。

千里烟文笔的干净、细腻、冷峻令我惊讶,那些容括力极强的语句,又往往透着诗意与温情。她说:真正的流浪,只与心灵相关。她说:人之初性本善,善,即是最大的装饰,它的光华使其他一切黯然失色。她说:脚下是流动的红白交织的灯火,白的是前灯,红的是尾灯。一串串,仿佛珍珠,绕在皇城丰腴神秘而高贵的脖颈上。她说:我靠在椅背上,微闭着眼,想我的心事,偶尔也扫一眼窗外,感觉笨重的火车在风里飞掠而过,竟有一种轻盈。在这轻重飘忽之间,整个人也松散下来……

我知道,文字的通透源于作者心灵的通透。看到小说里那些美好的细节:柠檬味与贾心照,烟草味与蚂蚁,柔软的陷阱般的贝贝与叶子,在淡淡的清香里,杯里的野菊花瓣轻舞飞扬,舒展它美丽轻盈的衣袖……我就想,生活中的千里烟,一定经历过爱的水深火热,一定有颗和张爱玲一样孤独的灵魂,也一定是个很懂生活情趣的人。

只是,我还是没来由的,把她当作了小说中的豆豆。没来由的为她,也为自己叹息。太纯净的爱,经受不起沧桑的考验;沧桑之后,那份爱已不再纯净。读到结尾,耳边突然响起一支歌,是王志文和江姗唱的《糊涂的爱》: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情有几分是温存,还有几分是涩涩的酸楚。忘不掉的一幕一幕,却留不住往日的温度……

第二篇:(转自简淡的博客)

 

杂乱无章

 

传西藏风景照片,看那漂亮的风景,看的心潮澎湃的。


   那么清湛的天空,那样反射天空颜色的水,那样朴实的面容和最质朴的感觉,一瞬间感动了我。


   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蚂蚁,想他那鲜红衣服,想他对豆豆的深情,想他对西藏的感觉,想起豆豆梦见他成为气宇轩昂的喇嘛,那条鲜红的领带。想到他在自己深爱的西藏离开了人世,我觉得很难过,但是对他而言,也是不罔了吧!?在他心爱的西藏。


   蚂蚁,是第一个让我深深感受的书中的人物,感觉就像是出现在身边的人一样,那样的真实。他有缺点,这也更证明了他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刻意加以美化的人物,所以感觉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他让我感动,初次看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觉,但越看就越是吸引我,真的是很好。


  在我所写的一些文章里,蚂蚁出现的次数很多,平时闲聊也时不时的会说起《爱情豆豆》,我首推蚂蚁;现在听见《当你孤单时会想起谁》的时候也因为蚂蚁的原因有了别样的感受,可见他对我的影响之深。呵呵~


  有人说《爱情豆豆》是有续写的,不知道是真是假,若是真的,我却不太想去看。因为若是蚂蚁回来了,很多的读者会很是高兴,但是却和以前所写有了脱节的地方,那就不现实了。就像是《棋魂》,很多人都希望佐为可以重新回来,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他踏上了“神乎其技”的境界。


    这些让我无限遗憾的人,总是会想起,会暖暖的,想默默流泪。但是也会高兴起来,带着他们给我的感动,给我的知识,想去笑看一切。

 

 

第三篇:蚂蚁能否回来(徐东)

 

    读到最后,我希望蚂蚁(张涵)回来,回来和许豆豆结婚,继续他们的爱情故事。蚂蚁能否回来?
    当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要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事,他的故事便展开了,他的故事,亦是我们作为读者的故事。阅读亦是一种融入,一种潜在的自我创作。作家虚构小说,是以社会生活为底色的,而我们都是社会中人,于是我们也进入了作家的虚构。我们关注着小说中人物的爱情与命运,希望一切都美满。然而,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说,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们发现事物的模糊性……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我的理解是,小说的模糊性暗示着万事万物的生死存在,而青春和爱情亦在其中,难以言说,却又不得不说,说又说不清楚。每个作家都是要试图说清楚什么的,事实上,作家亦是在通过模糊的,证明清楚的存在——文学艺术,正是一种可以让人从模糊中看到有序的光芒,从而安慰灵心,使其有序的一门艺术。
    回顾一下小说的大至内容:许豆豆,孤儿,二十六岁,大学毕业,有过初恋,做过教师,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地下室里,发现曾住在地下室的橡皮博士在橡皮泥里留下的电话号,因一个号拔错了,认识了出版社的女编辑叶子。与橡皮博士见面后彼此错过,小说中轻轻的便错过了,就像都市中许多有缘的人错过,因为一句“随缘吧”,便失去了缘份。失去了此缘份,还有彼缘份,因为年轻,因为孤独,需要有爱情,有故事。爱文学并喜欢上网的许豆豆又在网上邂逅了以前的网友蚂蚁。蚂蚁在网上有十个女朋友,结了三次婚,而且与许豆豆同住一室的小曼,在与家乡的男朋友结婚之前,也在寻找蚂蚁,而找到了,蚂蚁却与许豆豆相爱了,难免伤感和无奈。蚂蚁、许豆豆都有各自的初恋,许豆豆的初恋是贾心照,蚂蚁的初恋是程雨寒。过去燃烧过的情感在生命中仍有余温,尤其是许豆豆,在北京邂逅贾心照,而贾心照仍然一直爱着许豆豆,在这种情况下,许豆豆左右为难。然而,最终许豆豆还是选择了蚂蚁。最后,许豆豆等着蚂蚁从西藏回来,半年后仍不见他的消息。蚂蚁和小曼在一起了,还是与程雨寒在一起了?蚂蚁还能不能回来?……
    小说已经结束了,蚂蚁回来与否,已无紧要。正像爱,爱过了,只能是爱过了。这是现实。文学不仅向我们展示现实,最为重要的是,文学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现实的多种可能性,这多种可能性即是文学的模糊性。爱情的主题,被许多人写过了。而读千里烟的《爱情豆豆》,我却想到清时李渔的话:“性春是一种可以让人从模糊中看到有序的光芒,从而安慰灵心,使其有制能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通读小说,我觉着,在当今相对浮躁的生活与爱的大背景下,千里烟能以自己真切的感觉,细腻的感触,用朴实而流畅的语言,写出我们的城市生活与爱情,能写得这样平淡却引人入胜,不仅引人入胜,还能令人回味的小说,是非常可贵的。
    精神和心灵的慌乱与庸俗的喜乐,绝对不会让作家更深地进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法有真正的创造,而千里烟一直在寻找,在一种困难的生活状态下努力创作,她在寻找的过程中一定是见闻或经历了许多事情,在创作的过程中却又不得不把那些让她激动的见闻和经历加以整理和化简,以安静的心态写出。千里烟从网络中一路走来,她的作品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和网友的佳评,终于在2004年浮出水面,以《爱情豆豆》这部书,在上万部长篇征文稿件中获得了新浪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一等奖。
    这是一部好书,一部别样的书。我在读千里烟的《爱情豆豆》时候,许豆豆、蚂蚁、贾心照等人物却在我心中活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存在与活动,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城市生活,想到了我身边的人,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与爱情的模糊存在。小说艺术的真实与可贵,便体现在这里。这本书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生活、感情与灵魂,让我们思考和回味,并且从中获得瞬间的清楚,这种清楚沉重却有利于我们变得稳重与成熟。
    当然,小说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何必以一些名著做为准标来衡量这部小说呢?想到现实中那些不断变化的爱情,不管是人为的因素,还是自然的因素,我仍然希望,许豆豆的蚂蚁,许豆豆的爱情能够回来。这种希望,像是灰中的火星。我们找来树叶和枯草,吹旺那火星,或许可以燃烧起来呢。

 


 第四篇:作者:蓝蓝海湾

最近沉浸在小说里,很长一段时间。这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谈不上什么丰富多采。还好有书的陪伴,让我并不寂寞。现在我又是那种状态。我在和平区的图书馆花了80元办了一张卡,每次最多可以借三本小说,我很兴奋,我喜欢图书馆里的感觉,感觉很文艺。也很喜欢漂亮有气质的图书管理员。一切正对我的口味。

      刚开始的时候借的三本,我是带着万分的热情借的,但无奈的是,我都没有看完,一本是皮皮的爱情句号》,一本是慕容雪村的伊甸樱桃》,还有一本是短篇小说集,不知道为什么看的很没有生气。到最后竟然都没有看完,就匆匆跑去还了,怕过年还不上,就要过期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说我新看完的这一本吧,还是有点来头的,也是时下比较跟的上形式的网络作家。千里烟的爱情豆豆》,还有一个噱头是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第一名。

      一般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女性作家的笔触,很细腻,很柔美。而觉得男性作家虽然也不乏才华横溢,但总觉得写的更批判现实了一些,写的不够唯美,男性作家通常的风格是,幽默,不失风趣,但对感情,对人生,甚至对性,他们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辛辣的点评,让我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奉上一段自己偏好的文字,共同把玩。

       我一直想为蚂蚁买条领带。

       高明的男人,会为自己心爱的女人买一条项链,美其名曰是让她高贵美丽,实质上是用链子把她套着,不仅把她套着,还要为项链配上一颗凝脂般的坠子,贴在她的心窝出,时刻聆听她的心跳。同样,高明的女人,会为自己心爱的男人买一条领带,美其名曰是让他干练潇洒,实质上是用环子把他套着,不仅套着,还要为领带配上一颗心形的别针,贴在他结实的胸脯上,时刻测试他的体温。

       这就是爱情。

       另一段。

       有一种预感,我和他以后也许很难再见面了。虽然同在北京,虽然我和他同来自上海,但事实就是这样,我和他擦肩而过,各奔东西。回想昨夜惊魂,我仍心有余悸,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然而,活着就好。因为活着,就有一份希望。

       这两段其实分别是渲染的是两种感情,第一种是曼妙无比的爱情,但其实那是想象中的美好而已,而现实就像是米饭一样,把我们带进柴米油盐的生活。而第二种是作者和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叔叔告别的情景,是啊,只要,活着,一切就都还不晚,都还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