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实的新境界(作者:樊星)

(2007-04-10 08:05:49)
分类: 看千

写实的新境界(作者:樊星)樊星教授简介: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当代文艺思潮和湖北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当代文学与当代思想史、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等方面有所建树。主要著作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1998年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世纪末文化思潮史》、《别了,20世纪》、《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等多部。《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曾于2001年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2003年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还曾于1999年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写实的新境界(作者:樊星)

 

应该特别提到那些坚持写实的传统路子的青年作家。

例如千里烟(董明侠)。她荣获"新浪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赛"第一名的长篇小说《爱情豆豆》就是一部与《像天一样高》有着相似的浪漫情调、阳光色调的佳作。千里烟有漂泊北京的经历。她曾经自道:"我是一个浪漫的人,流浪的情结一直纠缠着我。我相信命运会在我身上降临奇迹。"为了"内心永远处于一种骚动与不安之中",她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写作。[i]《爱情豆豆》以颇带自传的风格真切记录了一位外地女青年在北京漂泊的人生故事:许豆豆在北京闯荡,住地下室,不时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从缺钱到被抢劫),也常常为情所困。但她总是在逆境中自我激励:"我是一个有理想也爱幻想的女孩。"有时,她"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睁着他慈善的眼,能看到人间的一切。他一定会对我这个苦孩子有所偏爱"。有时,她更自我激励:"没有谁能来拯救我。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我不想做风雨中的一叶飘萍。我要找到我事业的理想的彼岸"。小说中对于女主人公初恋中的自尊的描写和参加工作之初拒绝好色的领导的引诱的描写,为突出她性格的自强、自信作了较为坚实的铺垫。另一方面,她出众的工作能力,她在爱情上的左右逢源,还有她热爱写作,并且以自己的作品赢得了出版商的青睐,也都使她在北京比较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显得稍微顺利一些。因此,《爱情豆豆》的基调就是积极进取的。姚鄂梅的《像天一样高》表现的是当代青年逃避现实、寻找"桃花源"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在已故青年散文家苇岸的作品中也得到过动人的展现);而千里烟的《爱情豆豆》则反映了当代青年面对现实、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开拓自己的新生活的心态。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作家邱华栋同样是描写外地青年闯荡北京的小说《手上的星光》和《哭泣游戏》。前者写两个大学生满怀梦想,要征服北京这座"欲望之都",但渐渐只是在北京的喧哗与骚动中泯灭了梦想,变得随波逐流起来,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有一种迅速流变和沉闷的东西毁坏着我们年轻的心。有些东西,是远远超越于我们生命之外并无法去把握的。......我们对很多东西已失去了兴趣。生活变得简单了,也更麻木了。"《哭泣游戏》讲述了一个青年帮助一个外来打工妹在北京实现发财梦想的故事,写出了"北京正在日益分层"的无情现实,"在这座古筝与摇滚乐同时奏响、乞丐与富豪同时走在大街上、贩卖婴儿的罪犯与倒卖理想的人一同在电视上露面的城市中",拼命挣钱已经成了许多人生存的唯一目标。他们"被城市巨大的传送带送上流水线并滚滚向前,哪怕被制成肉罐头也永不停息"。凭着欲望与心计,金钱与机会,使那个打工妹终于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迷失了自我,最后死于非命。作家在这两个故事中都寄寓了批判现代都市生活又对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强大潮流无可奈何的忧患意识。这些故事很容易使人想起巴尔扎克的《幻灭》、皮兰德娄的《西西里柠檬》和卓别林的《城市之光》。而《爱情豆豆》则以自强不息的主题写出了滚滚红尘中的人性之光、奋斗之歌。由此可见,青年与城市的故事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一个常写常新的重要主题。

千里烟闪烁着亮色的作品延续了武汉文学积极向上、格调明朗的传统--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方方的《"大蓬车"上》到池莉的《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醒龙的《凤凰琴》、邓一光的《我是太阳》......这样一些作品中,都明显贯穿了一条主线:努力去发现生活的美好,哪怕是带有种种缺憾的美好。

 


[i] 《漂泊在北京写作的日子》,《长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2期,第18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