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千里烟
作家千里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09
  • 关注人气:21,1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都市里的乡野恋歌(谢谢襄樊学院的雷礼锡先生)

(2006-12-24 13:29:53)
分类: 看千

现代都市里的乡野恋歌(谢谢襄樊学院的雷礼锡先生)

现代都市里的乡野恋歌
——读千里烟的两首诗

雷礼锡


  武汉作家千里烟以其小说享誉当代文坛,尤其是长篇小说《爱情豆豆》,为她赢得了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位置和意义。就是这样一位大家熟知的小说作家,却在最近时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特别是《咋都不说话呢》、《来了一群农民工》,通过描述进城农民的场景片断,呈现了值得人寻味的现代都市里的乡野恋歌。

  “乡野恋歌”,似乎应该能够引起人们审美的无限联想和深情回味。它仿佛意味着轻松、舒适、惬意,如诗意般的生活状态或场景。然而,只有在人的精神与欲望达到某种和谐状态的时候,这样的乡野恋歌才会完美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都市里的乡野恋牧歌,不是这样的审美状态,它充满了内在的张力与无奈的冲突。因为都市,尤其是现代都市,本质上“无时无刻不在用文字和招牌/昭示一种饥渴/和精彩”(《来了一群农民工》)。他们会用“饥渴”召唤农民,再用“精彩”驱赶农民。无论是饥渴或是精彩,都市都会用那些惯用的形式如“花园、梨园”来象征或炫耀,把自己与乡野冷酷地区分。

  在都市的“花园、梨园”表象下,在这充斥象征和炫耀意味的形式里,都市里的人们常常忘记了自己能够自我象征、自我炫耀的资本来源。这资本就是都市的“车厢涌进一群农民工”后获得的。正是这群农民工,他们“把自己当作一种移栽的易活的/植物/汗流浃背顶着烈日/站在属于别人的高楼上/进行光合作用”(《来了一群农民工》),从而树立起让城市人得以自我炫耀的那些“花园、梨园”。

  当这群农民工来到都市的时候,他们“没有行李箱却很多行李/鼓囊囊的尿素袋/轻重不匀”(《来了一群农民工》)。这个特殊的人群,不属于都市,都市里有很多人在排斥他们,在嘲笑他们,却在物质生存方面无心离开他们。因为他们进城的时候,带来了“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这些元素/令这座远离泥土和没有水源的城市/无法拒绝”(《来了一群农民工》)。他们也不属于乡村了,因为他们为了生活选择了离开他们的故土,来到城市。当他们“从乡下跋涉到城里”的时候,他们携带着自己粗糙的行李,就由尿素袋包裹着,“尿素袋外一行印刷体/总氮大于等于/百分之四十六点四/里面装着温与饱/轻的是棉被/重的是大米”(《来了一群农民工》)。作家用细腻的观察和笔触抒写着农民工辛酸的都市之旅,作家的情感也被他们冲击着。面对他们的行李,那“百分之四十六点四”的印刷字体,作家已经感到“无法估量它真正的含义/这是用脚丈量出的距离/还是思念妻儿的比例”(《来了一群农民工》)。

  都市农民工的生活是艰辛而苦涩的。白天,他们要为所在的城市“进行光合作用”。直到晚上,“城市的黑夜里/农民工舒展身子暂时放下劳累”(《来了一群农民工》)。身居都市的农民,他们虽然为这都市的“花园、梨园”奉献着自己,他们却不能收获因此而来的精神与情感需求,也许还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他们创造着城市,而他们亲手创造的城市对他们是冷漠的。白天,他们忙碌着建造城市“花园、梨园”。晚上,“因为思乡/泪水打湿了亲手采摘的棉花/重的才是棉花啊/而大米/站立在包装袋里/还原成晶莹剔透的尿素/这些农作物/也学会了体贴和滋润/成了农民工异乡的亲人”。(《来了一群农民工》)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一种巨大的内心伤感与疼痛直扑过来……

  就在这艰辛的进城之旅中,就在一种艰涩的城乡对立中,农民工们没有因为都市人对自己的拒绝和嘲讽而抛弃他们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都市人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反讽。第一次乘坐地铁的农民,奇怪地看着地铁中那么多的人,“咋都不说话呢/地铁里人挤人/还是城里人有知识/公共场所不吵不闹静悄悄”(《咋都不说话呢》)。因为,这“要是在俺们村呀/遇上这么多人/那可是炸开了锅”(《咋都不说话呢》)。而且,让人困惑的是,地铁中的“玻璃上人影晃/地铁还有窗子哈/看啥呢/啥也看不清哪”(《咋都不说话呢》)。作家一针见血式的点透,仿佛让人了悟了城市生活的奥秘:“是不是城里人有啥心思/咋都不说话呢/这么多人”(《咋都不说话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