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系统想开去
(2008-07-04 11:12:13)
标签:
文化 |
1系统论的适用度
过去在工作学习中、在说到或用到系统时、很少去思考或探究系统是什么?系统是怎么构成的?因此,常常以偏概全、一目障叶、好心没有好果。
系统是什么?利用相关信息,在相关组件的共同工作下,达到一个相同目的。系统都至少有边界、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反馈六部分构成,其最核心也是最容易忘记的部分是边界!没有边界,就没有系统;有系统而不混乱,必然要首先界定边界。
因此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我们身边的事和物、工作和生活、以及思想和行为、生命和过程,无不清晰明了!系统论架构适合分析、应用五彩世界。
但细思之,好像还隐隐约约少点什么?在边界之外,是否应加点什么、才更能阐释系统。由此想到战略管理中,所提到的我们存在的理由---使命、以及我们的理念---价值观;也即佛家所探究的,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其内因----即“心”!因此我想在系统论之外是否应加上“心”---也即使命、价值观呢?!
细思之,系统论有点佛家“色即是空”中“色”的味道!但空呢?有点晕了!
2生命周期与世界宗教
生命周期是什么呢?生、老、病、死再到生的过程。生命周期曲线、过去有人认为是这样、那样的,但我比较认可赵教授所言,生命曲线是S型的。
就生命本身现象而言,都是由0—7岁童年、7---15岁少年、15—30岁青年、30—40壮年、40---50---60岁更年、60岁以后为暮年、回光返照后即为再生了 。
人大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青年期---生命里最旺盛时,创造新生命!但企业呢?有多少是在旺盛期就开始考虑准备新生呢?!
中国古思想有种说法---虽然年龄在现代有点变化,但总体还是有价值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来顺、七十古来稀。儿童期和回光返照后姑且称谓自然人[其他时期为社会人]吧。
在人的生命周期里,用世界宗教来应对是否应是这样呢?
0-7岁自然人,爱、科学都需要学。
7----30岁中,要以科学为主流、要以竞争为手段—即学习西方哲学。
三十而立之后呢?需要带领团队了,也已经拥有一定经验,是否应该读读中庸、讲讲和谐、入世救人而知人之不同呢?
四十而不惑,不惑什么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管即不管、不管即管!非不能也、而不为矣!自然而然。
五十知天命,是否是宿命呢?该来的都来了,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来的、不该有的呢?身体混乱!生理混乱!思想混乱!---世人说:不可理喻的更年期!
六十耳来顺,是否有点佛家思想呢?开始回归人的本性,逐步迈入“佛”景。
七十古来稀,勘破死亡、期盼新生,不入佛界又会能干什么呢。有此悟道----净空大师所言:人生本就善、人人本是佛。自性、自心是真佛的本意。
生命、宗教都是完善的、完美的系统。
用“动”、“旋转”的概念来阐释轮回---即S生命曲线的无限?是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