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长沙时候我曾经向纯银建议在CBI上搞个交易栏目,简单的说,以向玩家征集稿件的形式,统计CBI上的玩家有谁愿意出售自己哪款游戏里的什么装备,卖多少钱,以及交易方式等等,而需要购买的玩家亦可以在此栏目中求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然,以上交易都是现金与游戏虚拟物品间的交易。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栏目存在哪些弊端,诸如有人利用此栏目骗人民币或者游戏装备云云,只说,最后这个栏目没有开办,原因很简单,当时全国大小哥哥厂商都在CBI征求意见时候断然拒绝。
让我当时萌生这个念头的起因,是那时不少UO玩家希望用人民币购买我UO站里物品——当然那时我也没有同意,原因是我认为由我这个站长向玩家贩卖游戏物品属于罪大恶极的作弊行为,但玩家间的交易我却并不反对,那是属于他们的劳动所得。
其实关于现金与虚拟物品交易问题的对错,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一个定论。一方面和那时媒体对这种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虽然有些论坛经常传出哪家游戏公司的市场部或者技术部人员利用职权修改出大量游戏中高等装备,以此牟取暴利的小道消息,但厂商对此多采取打压的手段,因此每过不多久,这种消息便销声匿迹了。由此可以大略的看出,早期虚拟物品与现金交易这一话题,虽然并不热,但在人们的潜意识,或者说业内厂商公开的规则中,是并不赞许的。
然而并不赞许却不意味着一件事物不会发展,外挂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屡禁不止,并且还从单纯的方便玩家练级发展到与厂商同步收费——甚至一些游戏的在线多少还要取决于外挂收费的贵贱。我愿意相信现金与虚拟货币间的交易的行为便是网络游戏业内的第二个“外挂”。事实上,如今你随便进入哪一款网络游戏,不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至少你会看到大量游戏币与月卡间的交易——甚至明目张胆到GM最常出现的首都,GM喊着“任何用现金购买虚拟物品的玩家都会受到处罚”的公告同时,还有玩家继续叫喊着“GM说了不让游戏币卖现金,所以我不卖了,您有什么事请打我手机,手机号是13XXXXXXXX”。
不必怀疑此事的真假,因为于此我是深有体会的,2002年年底纯银跟我说:“网络游戏中虚拟货币与现金的交易,直接导致了一个本该公平的环境里,大家却从起跑线上就不相同。”传奇2里那位养着70多个小弟的沙巴克城主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今年10.1的时候AOQcat说这位城主已经在成都拥有了自己的游戏公司,还给我看了他的名片。而就在纯银说了这翻话不久,我自己就在D2X和RO里大量以人民币或者月卡购买游戏装备和换取虚拟货币,最终使我虽然在游戏里算不上什么大土豪,但至少不会为了买任何必要的装备发愁。
其实这种虚拟货币与现金相交易的问题如果深究下去,也并非一无是处——当然这绝对不是我为自己开脱。以我为例,我玩D2X的时候这款游戏已经是1.09,许多老玩家都是已经在BN上摸爬滚打玩了接近两年,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光要付出大量的精力,用于上网的费用和电费核算在一起,有个三四千块钱也是不算多的,而我付出三四千块钱直接爬到一个和他们相同的水平线上,无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我玩RO的时候RO已经收费将近10个月,就我所知,许多RO中的大款都是每天十几个帐号同时挂机,按我每月用十张月卡换游戏中的装备来计算,其实他们和我有什么区别?凭什么他们花钱获得了大量的虚拟世界满足感是理所应当,而我就是非法交易呢?要非说我们之间存在区别,那也只是前者为厂商提供了更高的在线数字——当然这要把那些玩家使用外挂这一行为的对错单列出去不谈。
后来或许是厂商终于想明白了虚拟物品与现金交易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原因,并且在分析后认为这种现象虽然“长此以往”,但还不至于“国将不国”。于是先后出现了《佣兵传说》和《童话》两款以官方主办现金和虚拟物品兑换的活动。以《童话》为例,每月只要向官方交纳3000万游戏币,即可以获得2000元现金,并且兑换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童话》官方网站上提交一张表格。我曾经向一些《童话》玩家就此事做了询问,对于一个玩《童话》有两月的人而言,赚3000来万《童话》币如果刻苦点,至多需要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最夸张的是还还不限制兑换数量。
当然《佣兵传说》和《童话》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严格点说,在此之前《天堂》应该是第一家官方采取中立态度的厂商,而且还以此事拿出来大肆炒做,一边说官方不赞成这样的行为,一边又像教科书似的告诉玩家交易流程,还例举了深圳许多玩家靠出售《天堂》币每月4000多元稳定收入的事实。
由此可以看出,虚拟货币与现金的交易,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游戏世界里玩家起跑线的不平等。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一款网络游戏运营运营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行为也养活了一批无业的专职玩家。虽然我不确定从99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领域开始闹起的游戏职业化风潮最终怎么竟会在网络游戏里得以实现,但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此道种人各自以此满足了游戏里的虚荣或者是得到了现实里的几个大子儿,不参与其中的玩家可以平心静气的佯装不知,媒体因此又有了新的关注热点,而厂商至少可以提高一点月卡点卡的销量。
既然皆大欢喜,又何必还下足了表面功夫喊打喊杀呢?《佣兵传说》的活动似乎已经落幕,《童话》的活动却刚开始不久,根据《天堂》在之前的表现,估计不久后《天堂2》也不会不积极的参与。如果说还有谁对这种行为的对错抱以怀疑,大可以在近期多多留意这几家厂商的行动和相关媒体的报道,存在并发展下去了就是硬道理。当然谁要是有兴趣,趁着现在加入好歹还算抢滩——也过过网络游戏赚钱的瘾。说不定,网络游戏养肥的下一个就是你呢!
让我当时萌生这个念头的起因,是那时不少UO玩家希望用人民币购买我UO站里物品——当然那时我也没有同意,原因是我认为由我这个站长向玩家贩卖游戏物品属于罪大恶极的作弊行为,但玩家间的交易我却并不反对,那是属于他们的劳动所得。
其实关于现金与虚拟物品交易问题的对错,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一个定论。一方面和那时媒体对这种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虽然有些论坛经常传出哪家游戏公司的市场部或者技术部人员利用职权修改出大量游戏中高等装备,以此牟取暴利的小道消息,但厂商对此多采取打压的手段,因此每过不多久,这种消息便销声匿迹了。由此可以大略的看出,早期虚拟物品与现金交易这一话题,虽然并不热,但在人们的潜意识,或者说业内厂商公开的规则中,是并不赞许的。
然而并不赞许却不意味着一件事物不会发展,外挂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屡禁不止,并且还从单纯的方便玩家练级发展到与厂商同步收费——甚至一些游戏的在线多少还要取决于外挂收费的贵贱。我愿意相信现金与虚拟货币间的交易的行为便是网络游戏业内的第二个“外挂”。事实上,如今你随便进入哪一款网络游戏,不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至少你会看到大量游戏币与月卡间的交易——甚至明目张胆到GM最常出现的首都,GM喊着“任何用现金购买虚拟物品的玩家都会受到处罚”的公告同时,还有玩家继续叫喊着“GM说了不让游戏币卖现金,所以我不卖了,您有什么事请打我手机,手机号是13XXXXXXXX”。
不必怀疑此事的真假,因为于此我是深有体会的,2002年年底纯银跟我说:“网络游戏中虚拟货币与现金的交易,直接导致了一个本该公平的环境里,大家却从起跑线上就不相同。”传奇2里那位养着70多个小弟的沙巴克城主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今年10.1的时候AOQcat说这位城主已经在成都拥有了自己的游戏公司,还给我看了他的名片。而就在纯银说了这翻话不久,我自己就在D2X和RO里大量以人民币或者月卡购买游戏装备和换取虚拟货币,最终使我虽然在游戏里算不上什么大土豪,但至少不会为了买任何必要的装备发愁。
其实这种虚拟货币与现金相交易的问题如果深究下去,也并非一无是处——当然这绝对不是我为自己开脱。以我为例,我玩D2X的时候这款游戏已经是1.09,许多老玩家都是已经在BN上摸爬滚打玩了接近两年,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光要付出大量的精力,用于上网的费用和电费核算在一起,有个三四千块钱也是不算多的,而我付出三四千块钱直接爬到一个和他们相同的水平线上,无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我玩RO的时候RO已经收费将近10个月,就我所知,许多RO中的大款都是每天十几个帐号同时挂机,按我每月用十张月卡换游戏中的装备来计算,其实他们和我有什么区别?凭什么他们花钱获得了大量的虚拟世界满足感是理所应当,而我就是非法交易呢?要非说我们之间存在区别,那也只是前者为厂商提供了更高的在线数字——当然这要把那些玩家使用外挂这一行为的对错单列出去不谈。
后来或许是厂商终于想明白了虚拟物品与现金交易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原因,并且在分析后认为这种现象虽然“长此以往”,但还不至于“国将不国”。于是先后出现了《佣兵传说》和《童话》两款以官方主办现金和虚拟物品兑换的活动。以《童话》为例,每月只要向官方交纳3000万游戏币,即可以获得2000元现金,并且兑换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童话》官方网站上提交一张表格。我曾经向一些《童话》玩家就此事做了询问,对于一个玩《童话》有两月的人而言,赚3000来万《童话》币如果刻苦点,至多需要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最夸张的是还还不限制兑换数量。
当然《佣兵传说》和《童话》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严格点说,在此之前《天堂》应该是第一家官方采取中立态度的厂商,而且还以此事拿出来大肆炒做,一边说官方不赞成这样的行为,一边又像教科书似的告诉玩家交易流程,还例举了深圳许多玩家靠出售《天堂》币每月4000多元稳定收入的事实。
由此可以看出,虚拟货币与现金的交易,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游戏世界里玩家起跑线的不平等。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一款网络游戏运营运营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行为也养活了一批无业的专职玩家。虽然我不确定从99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领域开始闹起的游戏职业化风潮最终怎么竟会在网络游戏里得以实现,但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此道种人各自以此满足了游戏里的虚荣或者是得到了现实里的几个大子儿,不参与其中的玩家可以平心静气的佯装不知,媒体因此又有了新的关注热点,而厂商至少可以提高一点月卡点卡的销量。
既然皆大欢喜,又何必还下足了表面功夫喊打喊杀呢?《佣兵传说》的活动似乎已经落幕,《童话》的活动却刚开始不久,根据《天堂》在之前的表现,估计不久后《天堂2》也不会不积极的参与。如果说还有谁对这种行为的对错抱以怀疑,大可以在近期多多留意这几家厂商的行动和相关媒体的报道,存在并发展下去了就是硬道理。当然谁要是有兴趣,趁着现在加入好歹还算抢滩——也过过网络游戏赚钱的瘾。说不定,网络游戏养肥的下一个就是你呢!
前一篇:一个帮会,一个集体
后一篇:关于“记忆”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