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祠之会仙桥

(2006-03-08 14:53:06)
分类: 云游散记(原创游记)

比起镜水台,横跨晋祠智柏渠的会仙桥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平淡的与其他景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或许正是过于平淡,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了它一段动人的传说。

    相传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所以取名“会仙桥”。罗洪先本是明代大奸臣大贪官严嵩的儿女亲家,但他为官清正廉洁,与严嵩多有抵牾。有一年严嵩造了一座豪华客厅,其中的一根梁是大鱼的骨头。前来庆贺的人对客厅均大力赞赏,惟独罗洪先老实并不客气地说:“好是好,就是梁太小。”严嵩以为罗当众侮他“气量太小”,于是准备罗织罪名加害于他。严嵩的女儿不忍未来的公爹大祸临头,但又不便明言,急中生智就泡了一碗茶,命侍女送去。未过门的媳妇敬公爹一碗茶不为违礼,因此谁也没去注意。罗洪先揭开碗盖一瞧,内浮两颗红枣一撮茴香,罗沉思良久,恍然大悟:枣枣茴香莫不是早早回乡之意。于是连夜逃走,罗洪先就这样被罢官免职。

    丢了官职的罗洪先云游四海。一天来到晋祠,当他信步走到智柏渠上的木板桥边时,见桥的西头有一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衣着得体,鬓发如云,貌似罗缚。罗不由地口吟出赞美的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妇人听罢大为光火,立即回敬道:“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说罢便飘然逝去。罗欲跨桥追赶,只见木板桥聚然起火。罗洪先方才醒悟:村妇并非凡人。从此罗洪先潜心于佛道,成为对佛教道教造诣很深的学者,并写下咏晋祠诗一首:“悬翁山中一脉清,龙蟠伏虎隐真名。水飘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后来人们在烧毁的木板桥处修了石板桥,会仙桥由此而名声大噪。

2004.8.8于太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晋祠之水镜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