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杰说邮:秦兵马俑变奏(随笔)

标签:
转载 |
分类: 红色本票史 |
秦兵马俑变奏
“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凭借的就是一支让人闻之丧胆的虎狼之师,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常胜之旅,一支以关陇壮士为主,由战车铁骑,步卒甲兵组成的秦国大军。
而这支秦军却在2千多年后的20世纪1974年复活了,这就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陵的陪葬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距秦陵1.5公里,可以说,是世界最大、最壮观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位于距西安市36.5公里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
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令全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人惊叹!
秦兵马俑,即以烧制的兵马陶俑代替真人真马为秦始皇的殉葬品。但他却以摸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展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不可战胜的宏大场面和威猛气势。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其艺术性之高超,位居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的颠峰地位。有外宾评价:“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中国人一贯的超人的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秦兵马俑有三个俑坑,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俑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约出土八千多件秦俑。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挖出了一些秦俑残块,装车送到了当时的临潼县博物馆。笔者曾在2011年6月14日参观过新建的临潼博物馆,目睹了该馆所收藏的这一批最早出土,已修复的兵马俑,好像是四兵一马,被称为秦俑出土的先遣队。这可能是秦兵马俑博物馆以外唯一收藏有秦俑的地方了。
三个俑坑中,一号俑坑最大,出土约6000多件兵马俑,其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人在神情上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现代的陕西人十分接近。
我曾被特许下到一号坑,与前排的这些手持弓驽,背负箭囊,担任前锋的武士俑,我的陕西乡党们亲蜜接触、並肩而立。身后是浩浩荡荡,紧随着的身穿铠甲的几千名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排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当时的我感觉是毛发直竖,浑身发冷,血涌脸颊,那强烈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一号坑还发现了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有的兵器迄今仍寒光闪闪,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是均有差异的千人千面;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俑坑最为壮观,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有兵马俑约1400余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
三号俑坑最小,却是统帅三军总指挥部。也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三号坑是三个坑中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唯一,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兵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测在这里得到进一步证实。
说到彩绘俑,二号坑跪射俑的方阵中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绿脸彩绘陶制跪射俑,这个俑除了白睛黑珠和黑色的头发之外,脸部全是被石绿颜料涂成,和其他肉红色或粉白色面孔的秦俑完全相异。为何他的脸是绿色的?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军中傩”,是在远古军队中主持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的人,简单地说就是军中的巫师。又有人猜测,这绿脸是古代的一种图腾。还有人猜测,绿脸肯定象征这个陶俑与众不同,“他”是不是个少数民族呢?而专家分析倾向于这个绿脸陶俑所代表的弓弩步兵在军队中有着很特殊的身份。当然,这个埋藏了2200多年的秘密,要打开,可能是天方夜谭啦!
现在的秦俑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三个俑坑,但在二号坑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废弃的坑,是否兵马俑坑阵还沒有建完呢?从完整的军阵布局看,一、二号坑和废坑组成“三军”, 三号坑为中军指挥部,才更合理。还有专家认为应有五个俑坑,因为秦俑坑是按八阵的第一方阵设计的。方阵是一种进攻型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配置兵力。这也似乎很有说服力,但考虑到陵前布置的应当是以防卫组成的秦代禁卫军,表现的是严阵以待,又好像不完全有道理,怎么去看呢?这一切已成千古之谜。
而秦兵马俑阵是劳动者创造的,和评价暴君或千古一帝是两回事。但其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巧奇天工的高超技艺,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东方文化的无比灿烂辉煌,让你置身其中,会感受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确对的空前绝后,世无所匹。
中国人民邮政于1983年6月30日发行了T.88《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分别是(4---1)“群俑”;(4-2) “陶俑”;(4-3) “兵马俑”;(4-4)“兵马俑坑”。外加一枚小型张“牵马俑”,和一本小本票。而小本票设计很不一般,除第一次在小本票放有一枚小型张外,还有秦始皇陵墓碑和秦始皇像,而把皇帝像印在邮品上,应该是新中国邮政邮票发行的第一次。如此规模推出一套邮票,外加小型张、小本票,也应是新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次。
这一套6枚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其中第3枚为“将军俑”,第5枚为一戴着瓜皮帽的兵俑头部特写,第6枚为“跪射俑”,这几枚邮票正好弥补了中国人民邮政发行兵马俑邮票版的不足。而为联合国发行此套邮票提供摄影素材的,就是我的朋友郭佑民先生,当年他在西安市外办工作,著名的摄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