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垃圾箱丢失背后的思考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有事说事 |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说 大连市今年新增的部分新式果皮箱和垃圾桶丢失、损坏现象严重。中心城区有约150只垃圾桶、100只新式果皮箱丢失或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这些垃圾箱,有就被人拿回家做了手推车,有的被卖进了废品收购站,有的被物业小区把它拿回去放在小区内用了,更有甚者是直接搬回家当成自家的酸菜缸了。
此消息一出,引来一片口诛笔伐,评论四起,什么市民素质欠佳了,什么城市形象差劲了,什么文明程度太低了等等,矛头直指偷盗者。旁光窥视良久,觉得这个舆论导向有问题,不禁也想在此说上几句。
喜好剑走偏锋,我觉得,大连垃圾箱丢失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市民素质低下,连个垃圾桶都不放过,咱在此不再累述,窃取公共设施的行为固然不对,人的贪欲所至,但却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和时势语境。
算术没学好,但俺喜欢较真儿,先来算个账吧!消息说,大连花了800万设了8000个垃圾收集容器。细细一看,不锈钢4300个,塑料的4000个,据市环卫处设施管理科副科长金耀生介绍,一个不锈钢的果皮箱价格为750元,4300个就得花去3225000元,剩下的就是4000个塑料桶的价钱了,算下来,每个塑料垃圾桶的价格为119375元。一个不锈钢垃圾桶才750元,一个塑料垃圾桶倒要119375元,看来大连的塑料比不锈钢值钱啊!前几年打工的时候帮人卖个塑料制品,斗大的塑料箱村质再好也就百十来块钱,还真想见识一下这1千块钱一只的塑料垃圾桶长啥模样?
由此,我在思考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新闻发言人的素质相当重要,弄不好是会死人翻船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温州动车事件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结果,被发配充军到了波兰华沙。大连好歹一个副省级城市,偌大个城管局就没个新闻发言人?偏偏弄个副科长出来应对媒体,怎么样?露馅了吧?!将一点阴暗的底子都翻出来了吧?怎么能把底价报出来呢?你叫经办人及相关领导情何以堪?装在口袋里的回扣你叫我是拿出来还是不拿出来?你这不是坏了大伙的好事吗?!所以说,垃圾桶被盗事小,抖出家底事大,这是个严重的政治事件,不可小视啊!
二是管理混乱责任心太差是导致此事件的直接原因。置换新式垃圾桶,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规范市容,好事。可好事得办好,不然就会祸患无穷。决策不要只顾拍脑袋,决心不要只顾拍胸脯,出了问题也不要只顾拍屁股。策划方案,具体实施,事后管理,规范操作这都是要的责任心的,别凡事都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办,别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生意来做,雁过可以拔毛,但你也不能让大雁裸奔,凡事得讲个度不是,适度是药,过度是毒。
三是为官之道讲究平衡,考虑问题注重多角度。市民可能在偷在拿在卖这些垃圾桶的时候还不知道实情,只是小农意识占便宜的心理作祟。如若知道了这些垃圾桶价格内幕后,为官的同志们应该知道是何后果。800万是哪来的?这可是纳税人的钱啊,你们这些当官的可了劲地造,一个塑料垃圾桶要1千块钱,你不怕市民喝你的血剥你的皮?!到时候,垃圾桶里装的可不是酸菜了,估计会是人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陈胜吴广一介农夫尚能推翻大秦帝国,不好说啊!
垃圾桶丢了,道德、公信、尊严可否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