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有约

标签:
情感 |
分类: 感悟人生 |
伦敦的街头与巴黎一样,有着阴冷的天气和灰暗的石制建筑。马路上跑着的是一些七、八十年代的旧车,路上的行人彼此无言而又形迹匆匆地走过,从他们的脸上你无法得到任何信息。一个女人的背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虽然她面无表情,但我们分明能从她摆动着的成熟体态上感受到一种满足,从她冷静的眼神里感受到一丝高潮后的红晕。虽然,我们谁也不知道她是谁。
纯属巧合,那天正好是星期三,她随机地叩开了一扇门,带着疲倦、落寞和渴求的眼神……一个男人开启了这道门。在他那简陋的公寓,两人一语不发,只是脱去衣服,在地板上疯狂地做爱。在充分享受了肉体的欢愉之后,她就穿上衣服,默然离去。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交流。他们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身份,但却一次次地继续着不成文的约定。其实两个人什么关系也没有,那次敲门只是一种完全随机的叩启,可是两个人的肉体却充满了对彼此的渴望。
影片开头几场大胆性爱表演中你能体会到一种赤裸裸的只属于动物的生猛来,它那么有力而富于生机,让你不由得赞美性爱所具有的魅力。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中年人,尤其是女演员,不是一般的漂亮年轻女人,而是个长相耐看的中年人,脱了衣服以后她有着普通母亲型的身材。这样一个演员的身材所传达出的力量和美感远非一个苗条的年轻女人能够涵盖。成熟女人所独有的浓郁情感渐渐从她那浑厚的肉体中散发出来,是一种势不可挡的美感。
这就是法国大导演帕特里斯.夏侯为我们奉上的、获得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亲密》。在全长近两小时的影片中,包括35分钟的性爱场面,这自然引起了不少争议。影片没有交代他们是如何开始这种关系的,但导演却把他们之间的亲热戏拍得从容而疯狂,仿佛那是早已熟悉的两人,进行着沉默的交流,同时以身体作为互相疗伤的器具,在激情与沉迷的状态里逃离平庸的生活。
每周三的下午她都会来,穿过阴暗的天空与街市,与杰伊相见。在杰伊逼仄的居室里,他们扭曲在一起,那是欲望的释放,灰蓬蓬地板上燃起的一团火。也似那些长长的盘桓的楼梯,镀上灯光,什么也不必说,却让破空而来的跫音不再那么冰冷与孤独。这只是两颗寂寞的心,逃脱现实的责任,于此情欲森林片刻的放纵。没有交谈,也不晓得对方姓名。他们以沉默吟唱歌曲,以身体网住对方,如同沉浸于无从克服的乡愁,他们走不出彼此的身体。
终于有一天,杰伊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肉体上的亲密,试图了解这个陌生女人在星期三下午之外的生活。一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男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女的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在现实中我们总会是这么以为:两个人只有在熟悉和亲密的关系中才能够变得彼此真诚,却本能的拒绝陌生的热情;在性爱的逻辑中却完全相反,我们生活在彼此熟悉的生活中,彼此给予对方一种牢靠的定位,我们必须直面而又真实的呈现自己,我们只能够将自己内心炽烈却真实的欲望隐藏在某个私密的地方;可是面对那个陌生人,我们却可以从彼此的身上释放自己,真挚而又让人欣慰。没有语言可以达到这样的沟通,任何的交流都成了一种障碍和无力的表白。
有的时候,生活是一种压力和束缚,就像难以言语的中年生活。所有的枯燥和难以捉摸围绕周围的时候,即便夫妻关系也会变得疏离和困惑。当主人公Jay与妻子并排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妻子是背对着他的,昏暗的灯光也给人以压抑感。Jay开始用手抚摸她,而一动不动的妻子犹如冰冷的石像,毫无反应。沉默了一会儿后,Jay悄悄的走到卫生间自慰。对婚后性生活不满足的男人,同样都那么无奈的选择了自慰,而他们的眼神,同样那么疲惫倦沓。
J在伦敦的另一头有个同样孤寂的女人Claire,她是个小剧院的演员以及话剧老师以及话剧老师。台上做戏台下教戏的她,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那样脆弱孤单。她的丈夫不理解她,她犹如风中之烛一样的飘忽无助。当她开始与Jay的交往后,她从这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关系中获得了满足。
两人最后一次亲热是在没有脱衣服的情况下,在那面蓝色的墙边,他们互相死死地拥抱着。杰伊向克莱尔诉说着他的爱以及他慢慢坚定的等待,“留下来吧,我们一起生活!”克莱尔泪流满面,却仍然选择了无声地离去。毕竟,对她来说,这是一次自欺欺人的过程,由性引起的爱本来就不真实,想象中的幸福不会在肉体上发芽,那身为母亲的责任压力也不会因此撤消!
从这部片子中可以发现两个主题。一个是婚后的平淡生活会给人产生巨大的孤独感,而另一个主题则是性和爱是否能够分离而独立存在?孤独感使得两个陌生人一言不发的性交,而多次发生关系后就会产生迷恋和想念。于是性交从此就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汇去诠释——做爱——做后产生了爱。通篇看下来整个性交镜头都很沉闷,克莱尔能不能达到高潮在导演眼中显得不很重要,这不是重点,导演的重点是杰或许可以使她高潮,但不一定能让她变得亲密,从克莱尔最终还是选择了丈夫就可以看出来。看来,爱人和性伴侣间的确存在着区别。
关于说到了爱人和性伴侣的问题,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萨宾那还有特丽莎,萨宾那只对托马斯说喜欢,就是不说爱,这缘于萨宾那的理论——性+爱并不等于爱情,即使他们间的性爱是最和谐的。这就是性伴侣需要产生的最大效果,而和爱不爱,无关。托马斯可以和许多女人性交,但只有特丽莎和他在一起,才能称之为做爱。人就是这么思维简单,但也这样行为复杂,原始的欲望与社会秩序的冲突,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被铐上枷锁。《亲密》中这两个彼此陌生的,仅以最原始的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人,总归是找到了心灵的结合点(孤独感)。而影片的结局,与其说是家庭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分手,还不如说是对道德、社会成规的妥协。这种妥协充满无奈,却又让人无处可逃。
美国性哲学研究者R.Vannoy严肃地探讨过情感与性爱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性并不是产生感情的原因。当Jay和Claire第一次发生关系的时候,他们只想也只愿意维持这种肉体的援助关系。不知名的性友,不负责任的性交。对两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刺激。当性欲的刺激慢慢变成深深的依恋的时候,当两个人的关系被彻底公开的时候。那种曾经陌生人带来的温暖与刺激荡然无存,只有所负责任的烦恼与对将来关系的担忧。从影片中的四次做爱场面来看,没有公开关系之前的性交时直接又短暂的;当Jay慢慢开始跟踪Claire后,Jay的动作开始变得急促与猛烈,他甚至衣服未脱就扑到Claire身上,而粗暴的动作代表了男权的占有欲;当他们分手前的最后一次做爱,Claire死死地抱住Jay,Jay的头又紧紧扎在Claire的胸前,急促的呼吸声,哽咽混杂着呻吟声,这一切都仿佛是最后的留恋。
为了回避这些难题,为了消解生活的沉重,克莱尔选择了让星期三成为一个秘密,以为欲求的满足可以缓解内心的孤独。生活中总有某些轻和重,而人性中避重就轻的本能让所有人都期待重和轻之间寻找可以释放的空间,克莱尔就是如此,可是未必如愿,身体的独立性又偏偏让单纯的释放演变成欲罢不能、覆水难收的复杂情感。
性,作为男女主角的交流方式,在影片中可能也是导演对爱情的一种临时指代,作为婚姻的虚拟对立面而存在。婚姻和爱情,在此表现为无法调和的两个极端。是不是婚姻这种世俗的形式本来就是为了让纯粹的男女之爱在重重社会责任面前萎缩变质?就算撇开所有的社会因素,仅仅因为占有或者可能的占有而产生的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他爱我吗?他是否有外遇?他会不会背叛呢?他是不是还象从前那样爱我?这些无谓探讨爱情深度、质量的问题蜇人而沉重,甚至将本来的爱情也扼杀了,于是婚姻中男女多因为结合而变得更加孤独。所以,她才会在晨雾弥漫的海德公园痛哭失声。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我们在常规生活之外寻找爱情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其实我们将这样一份被自己珍视的爱情大白于生活的真实中需要更大的勇气。爱情只能是一个秘密,一个不曾启齿的真实。漠然的生活是高明的,隐秘的私会可以填满两颗空虚的心,彼此紧紧相拥,抱住那个需要爱的自己,紧紧地,只是片刻而已。我们不可能只和自己的灵魂相处,我们只有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才能够体会到彼此心与心那点仅存的余温,不要太多一点就足够了。
越爱越孤独。就算在了一起,孤独的人还将继续孤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