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许、宗俩夫人
(2022-05-12 10:52:38)分类: 读书 |
唐代大诗人李白,天宝元年接天子诏入京,经历了御手调羮,殿前走马,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高光时刻,风头正劲,一时无二,只是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一腔报国热忱无处安放,寻寻觅觅,“安史之乱”时误入永王李璘的所谓“讨逆破胡”队伍,最后被当局定罪为“附逆作乱”,落得个流放夜郎的下场。这以后,他报国任侠之心彻底消散,游历名山,慕仙求道,死后归葬安徽当涂青山。
李白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他以国士自诩,而天子只当他是文士。事实上,李白在政治上也确实只能算是小白,他对政治的错综复杂毫无认识,以至最后成了李唐王室兄弟阋墙的陪葬品,肃宗李亨杀死永王李璘,牵连李白入狱,最后流放夜郎,至中途被人营救放还。
所幸,政治的失意,中国只是少了一个三四流的政治家,而诗坛上的李白,却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最可宝贵的财富。
李白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闪亮的那一颗星星,他的那些诗文,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英雄心魄神仙骨”,清代评论家抓住李白诗歌当中最闪光的特征,用这七个字归纳其贯穿始终的主基调,真是一语中的。所谓英雄心魄,指的是李白诗集中那些豪迈壮阔、任侠仗义、报效国家、造福苍生的内容,神仙骨则是指那些好道慕仙的诗篇,“心爱名山游,心随名山远”。
李白一生似乎都在外面奔波游走,不是在干谒权贵推杯换盏,就是在呼朋引伴入山访道,似乎是个没有家室的游荡汉。事实上,李白有家有室,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长女平阳、小儿伯禽都在他的诗里面留下鲜活的影像。他先后娶过两位夫人,都是相门之后。
李白第一次婚姻,发生在他青年时代出蜀后不久,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在安陆这里,被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许圉师曾经是高宗时期的左相,看中李白的才华。李白与许夫人在安陆一起生活了十年,共同诞育一双男女,直到许夫人去世的736年。许夫人贤淑内敛,在李白外出游历不着家的情况下,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当时李白前往华山玉真公主处自荐,不巧玉真公主外出云游,一直不见还山,李白一腔报国激情郁积于内,只得怏怏回转安陆,对许夫人的操劳不问不闻,还要许夫人对他宽慰譬解。李白向以诗才自负,某次诗潮涌来,作了一首《长相思》,并当场向许夫人吟诵自己的诗句: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许夫人以武则天《如意娘》诗句进行提醒,李白当时就“爽然自失”了。
可惜天不假年,这位为李白带来丰厚嫁妆与一双儿女的大家闺秀,终因操劳过度,在婚后第十年溘然长逝。从此,李白一身除了诗酒之外,还得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幸好,他找到了托付子女的东鲁女子,再后来,又娶了另一位相门孙女宗夫人。
宗夫人祖父叫宗楚客,是“则天从姐子”,曾经三次拜相,后因卷入韦后之乱被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宗氏家族的影响力仍旧广大。宗夫人与许夫人一样有才,在李白远游和流放时经常诗歌唱和书信往返,这在李白诗集中屡可见到。难得的是宗夫人比李白更有胆识,在李白加入永王李璘队伍之时,就持反对意见,加以阻止,而头脑简单如李白,却认为这次入幕一定能完成自己报国家济苍生的夙愿,“为君谈笑静胡沙”了。李白有《别内赴征三首》,其第二首写道: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在这里反用战国时期苏秦佩带六国相印家人跪迎的典故,明确表达宗氏夫人是反对他去永王那里猎取什么“黄金印”的。果然不出宗夫人所料,李白最后不但没有得到黄金印,竟连生命也变得岌岌可危起来,这时候,宗夫人更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一样,为挽救落难的李白多方奔走,冒死相求。“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李白想像生活中的宗氏夫人在听到他被下狱的时候那一种情景:初初的悲伤之后,则是想方设法营救他,让他早日脱离苦海。诗中充满了对宗夫人的感激与赞赏。
男人的成功,离不开身后女人的支持。豪迈大气如李白,也感恩为他付出的两位夫人,他诗集中有许多“寄内”诗,有对妻子抱愧歉疚的,有对妻子感激的,有对家人怀念的,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却语句朴实,感情真挚,彰显出这位伟大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