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解读之十一——如嚼鸡肋
(2025-07-13 16:21:04)《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解读之十一——如嚼鸡肋
如嚼鸡肋:语出《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咀嚼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来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但就此放弃又舍不得。也可以形容面对某事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写道:“曹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疱官进鸡汤。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与成语有关的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正率领军队攻打汉中,且与刘备的军队形成了对峙之势。两军交战过程中,曹操发现汉中的地形险峻,且当地百姓对刘备多有归附之心,这让他感到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一日,曹操正在账中用餐,厨师呈上一盘炖好的鸡肋。曹操品尝之后,随口说道:“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言下之意是,汉中这个地方就如鸡肋一样,放弃它觉得可惜,但继续攻打下去又得不到太大的好处。
后来,曹操果然下令全军撤退,放弃了继续攻打汉中的计划。而“如嚼鸡肋”这个成语便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