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成语解读之二七七——弄性尚气
(2025-05-01 05:22:22)弄性尚气:语出《红楼梦》第四回。弄性:使性子、任性;尚气:基本解释是重气节,讲义气;成语也被用来表示意气用事、争强好胜;还可以理解为好耍脾气。总括一下可这样归纳:为人处事仅凭个人的感情冲动,容易发脾气。同意气用事、任性妄为意思相近;而与理性克制、沉着冷静的意思相反。
《红楼梦》第四回中写道:“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谁料天下竟有这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薛家。若卖与第二个人还好,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岂不可叹!”
《红楼梦》第四回中,薛公子薛蟠和冯公子冯渊因争夺一个丫鬟英莲而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冯渊被打死。
小说中的成语弄性尚气,实际上是曹雪芹对薛蟠和冯渊为人与个性的概括。
具体情节如下:薛蟠和冯渊都看中了被拐子拐卖的丫鬟英莲,冯渊先出了价买下英莲,但拐子随后又将英莲卖给了薛蟠。冯渊得知后前去理论,被薛蟠的手下豪奴打死。随后,薛蟠带着母亲和妹妹薛宝钗离开金陵,留下母妹由族人和老家人照料家务
薛公子即薛蟠,是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他的性格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骄横跋扈:薛蟠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家底雄厚,自幼在母亲的溺爱下成长,养成了放纵任性的性格。他仗势欺人,行事霸道,人称“呆霸王”。
2、无知无能:尽管出身富贵,但薛蟠放荡不羁,只略识几字,对于经济世事全然不放在心上,整日里只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依靠祖父的旧情分在户部挂个虚名,支领钱粮。
3、复杂人性:薛蟠在为人处世上尽显骄横跋扈、仗势欺人的一面,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展现出别样的一面,显示出他性格中的复杂之处。
再来看看冯渊的性格特点:
冯公子即冯渊,他的性格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孤独叛逆:冯渊自幼父母早亡,无兄弟,独自生活,形成了游离于世俗礼教之外的性情。他酷爱男风,讨厌女子。这实际上是他对封建制度下不平等婚姻的一种消极抵抗。
2、悲剧命运:冯渊在与薛蟠争夺英莲时被打死,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一见倾心”并非爱情,而是对英莲“薄命”气质的共鸣,试图通过“娶妾”回归世俗认可的生活模式,但最终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
总而言之,曹雪芹撰写这一段故事,并推出薛蟠与冯媛这两个人物,正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薛蟠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他仗势欺人、恃强凌弱的性格,而冯渊的悲剧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和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