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一十一——又生一秦

(2024-06-14 07:28:13)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一十一——又生一秦

又生一秦,语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意思是又造成一个强敌。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篇曰:“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陈余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篇中说道:“武臣派人前去通报陈王,陈王极为震怒,想要将武臣的家人全部诛杀,同时出兵攻打赵国。陈王的相国房君进言劝谏说:‘秦朝尚且没有灭亡,您就将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杀死,这如同又多了一个暴虐的秦朝啊。不如趁机向他表示祝贺,同时让他们加紧带兵向西攻打秦朝。’陈王认为房君的建议是正确的,听从了他的计策,于是将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迁徙到宫里软禁,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陈王派遣使者前去祝贺赵王,同时催促他赶紧带领军队向西进入函谷关。张耳、陈余劝谏武臣说:‘大王现在在赵地自立为王,这并不是楚国的意愿,只是使用权宜之计前来向大王恭贺。等到楚国消灭秦朝以后,一定会转而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急于向西进军,而是向北进攻,占领燕、代两地,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等地,以此来扩充赵国的土地。赵国如果南面占据黄河的天险,北面拥有燕、代两地,即使楚国战胜秦朝,也一定不敢为难赵国。’赵王认为他们二人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向西出兵,却派韩广攻占了燕地,派李良攻占了常山,派张黡攻占了上党。”

成语出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这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是张耳、陈馀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司马迁主要记述了张耳和陈馀,从因为彼此相互敬慕,一直发展为刎颈之交。但到后来又因为受名利的驱使友谊出现裂痕,最终反目成仇的史实。

张耳,大梁人。秦末群雄之一,汉初异姓诸侯王。少时为信陵君的门客,曾亡命至外黄,娶到富家女,得到资助,官任外黄令,刘邦早年曾到外黄县跟随张耳。后与陈馀结为刎颈之交,二人俱为魏之名士。秦灭魏,以重金悬赏缉拿人,乃与余变名姓至陈,为里监门。前209年,参加陈胜、吴广起义,被任命为校尉,劝说陈胜立六国的后裔,但未被采纳。又请兵略赵地,与陈馀共立武臣为赵王,自任丞相。巨鹿之战后,与陈馀交恶,从项羽入关。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立为常山王,定都襄国。因受陈馀袭击,遂归附汉王刘邦。前204年,张耳和韩信攻破赵国井陉,在泜水河畔杀死陈馀,追杀赵王歇。前203年,汉王封张耳为赵王。次年,张耳逝世,谥号景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