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九十二——阳虎围匡
(2024-05-24 08:09:1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九十二——阳虎围匡
阳虎围匡,语出《史记·孔子世家》。阳虎,人名,为孔子的弟子;围匡:在匡地被围困。成语的意思是指因貌似而引起的误会。
《史记·孔子世家》篇曰:“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史记·孔子世家》篇中说道:“孔子即将前往陈国,路过卫国的匡地,颜刻充当驾车人,他用马鞭指着匡地说:‘从前我来过这个地方,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匡地人听说有人来到,都以为那是鲁国的阳虎。阳虎曾对匡人施暴,匡人于是就拦住了孔子。孔子长得很像阳虎,被匡人困住整整五天。颜渊落在后面,晚一些才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先生还健在,我如何敢死!’匡人围捕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恐惧。孔子说:‘周文王已然去世,周朝的礼乐制度不都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将要毁灭周朝的礼乐制度啊,就不可能让我这后死之人掌握这种礼乐制度啊。上天倘若不打算毁灭周朝的礼乐制度,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派了个弟子前往卫国都城担任宁武子的家臣,然后才得以离开。”
成语讲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当时,孔子正带着一帮弟子周游厉国,宣传他的周礼。到达宋国时,误会发生了。当时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士,孔子应邀前往赴宴,被阳虎却之府门外:“季氏宴请的是天下名士,不能让你这哭丧男入席败兴。”孔子因而怏怏退出。孔子出身贫贱,成年后曾在季氏门下任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后来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到周去学礼,见到了老子,接受教诲赠言,回鲁后门生渐多起来了,并且做了大官。后来,阳虎作乱,鲁国自大夫以下都不守本分,背离了正道,孔子便辞去官职,退出政界,专心研究整理《诗》、《书》、《礼》、《乐》典籍,设席讲学。有一次,孔子要去陈国,路过匡城。弟子颜回赶车,他用马鞭指着城墙一隅说:“以前我来这个城,是从那个缺口进去的。”匡城的人听说,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阳虎曾经残害过匡地人。于是匡地人闻讯赶来围困孔子,孔子长相酷似阳虎,所以被困了整整5天,颜渊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答道:“老师还健在,颜回怎么敢死!”这时,匡地的人聚得越来越多,围困得越来越急,随从的弟子们束手无策,都很害怕。孔子却从容自若地对弟子们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不正掌握在我们手中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种制度,就不应该让后死的人认识和承担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没有要毁灭这种制度,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孔子派随从向卫国的宁武子称臣,由宁武子出面消除误会,才得以脱离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