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八——偃武行文
(2024-05-20 07:38:30)《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八——偃武行文
偃武行文,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偃:停止;行:推行。成语的意思是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史记·留侯世家》篇曰:“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史记·留侯世家》篇中说道:“张良回答说:‘请允许我借助面前的筷子来帮助大王比划一下。’张良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暴桀而在杞地分封夏的后裔,是因为他估计到自己可以置夏桀于死地。如今陛下能够确定将项籍置于死地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一个原因。昔日武王伐纣而在宋地分封商的后代,是因为他估计自己可以得到纣王的人头。如今陛下有把握得到项籍的人头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就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二个原因。武王进入商朝的都城,在商客所居住的大门口表彰他,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重新修建了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可以重建圣人坟墓,在有贤能的人的门口表彰他,在有智慧的人的门口低头扶按车前木对他表示尊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发放钜桥仓的粮食和鹿台府库的钱财给贫穷的人。如今陛下能将府库里的钱粮散发给贫穷的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消灭商朝以后,废弃了战车,将战车修改成载人的车,将战争武器全部倒着堆放,用虎皮把它们遮盖起来,告诉全天下的人从此不再打仗。如今陛下能放弃武力崇尚文治,不再打仗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将所有的战马都放到华山南面去牧养,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再打仗。如今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曾经将运粮草的牛放到桃林的北面去牧养,以此表示自己不再需要运输和积储军粮。如今陛下能放牧牛群而不再用它们运输和积储粮草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七个原因。天下的游士远离他们的亲人,放弃了他们的祖坟,告别了自己的故乡朋友,跟随陛下四处征战,日盼夜盼只是渴望能够得到一块封地。现在陛下重新分封六国后代,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为诸侯王,天下的游士都回去侍奉自己的君主,和他们久别的亲人团聚,回到他们的老朋友和祖坟所在的故乡,陛下同谁一起去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分封六国后代的第八个原因。而且目前楚国无敌于天下,您重新分封的六国后代就会全部屈服于楚国,陛下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臣服呢?假如陛下真的采用了那个食客的计谋,陛下的大事就全毁了。’汉王停止吃饭,将嘴里的饭吐了出来,骂道:‘这个没有见识的人,险些坏了我的大事!’立即下令赶紧销毁印信。”
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世家》是司马迁为张良留下的一篇纪传。与成语有关的背景是,楚汉相争已近尾声,刘邦获得天下也已成定局。当时,在刘邦身边有一批六国留下来的旧臣开始发声了,他们强烈要求实行分封制。刘邦请张良谈谈立国之策。张良就谈了自己的看法,详细分析了实行分封制的弊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