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三——悬门抉目
(2024-05-15 08:19:1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三——悬门抉目
悬门抉目,语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意思是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史记·伍子胥列传》篇曰:“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史记·伍子胥列传》篇中说:“伍子胥仰望着天空,叹息着说:‘唉呀!搬弄是非的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你还没有被确定为继承人的时候,各位公子争夺王位,是我冒着生命危险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立你为太子。你继承王位以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并不指望那样。然而你如今却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于是告诉他的门客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等它长大到可以做成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来看清楚越寇是怎样进入都城,消灭吴国的。’说完就自刎而死。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以后,深感愤怒,就派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用鸱夷子皮做的袋子里,让它飘浮在江中。吴国的百姓怜悯他,为他在长江边上修建了祠堂,这个地方因此叫作胥山。”
成语讲的是伍子胥的故事。有关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夫差不但不听,反而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终前万分悲愤地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这是后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