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一——心知其意

(2024-05-13 08:12:4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八十一——心知其意

心知其意,语出《史记·五帝本纪》。意思是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史记·五帝本纪》篇曰:“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篇中说道:“太史公说:‘学者中有很多人在称颂五帝,可是太久远了。然而《尚书》中只记载了尧之后的事情;而各家讲述黄帝事迹,文字也不够典雅纯正,官员和儒生也很难说清楚。孔子所传授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有些儒生也不传习。我曾经向西到达空桐山,向北经过涿鹿,向东前往海边,向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之处的老人经常赞颂黄帝、尧、舜,各地的风俗教化又有很大区别,总之和古文的记载不相悖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我阅读《春秋》《国语》,其中有些章节阐明了《五帝德》《帝系姓》,只是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所表述的观点都不是虚妄的。《尚书》有残缺已经很长时间了,其中散佚的部分经常能在别的著作中看到。不是好学深思,心领神会的人,自然难以对见识浅陋的谈论这些问题。我综合各家的著述,选择文辞最为典雅的写成这篇文字,所以置于本纪的首篇。’”

《五帝本纪》是司马迁写作的《史记》里的一篇,列于《史记》之首,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以及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情况。全篇材料安排巧妙,叙事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和谐。

司马迁在写完《五帝本纪》后,还专门写了一篇说明,对写作中材料的来源,以及自己所作的取舍等情况作了交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