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七十五——咸五登三
(2024-05-05 09:19:07)《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七十五——咸五登三
咸五登三,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咸:都、五:指五帝;登:达到,这里指超过;三:指三王。成语的意思是,帝王的功德都达到了五帝的程度,而且都超过了三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曰:“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鹪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中说:“况且帝王的事业本来就没有不始于忧劳,而终于逸乐的。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接受天命的祥瑞,正与开通西南夷这件事相应验。正好皇上将要到泰山封禅,同时祭祀粱父山,振荡车上的鸾铃,传扬音乐和颂歌,上同五帝,下越三王。旁观者没有看到事情的大方向,听闻者没有领会音乐的内涵,就像鹪明已在空阔的天空飞翔,而撒网的人还紧盯着湖泽,可悲啊!”
此文是司马迁为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作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连篇累牍,不厌其繁”,计有《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文》等八篇。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茅坤《史记钞》),“心折长卿之至”(牛运震《史记评注》)。司马迁通过这些文赋,写出了汉代辞赋大师司马相如穷困潦倒的境遇,表现传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汉武帝时代的显赫声威的感受,他既赞美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思想,铺排宫室苑囿的华美和富饶,显示中国人民创造物质文明的伟大才智与功绩,又主张戒奢持俭,防微杜渐,并委婉地讽谏那种超世成仙之论的荒谬,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盛世之下一个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