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六十七——毋望之福
(2024-04-27 09:02:5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六十七——毋望之福
毋望之福,语出《史记·春申君传》。毋望:没有期望;福:幸福。成语的意思是没有期望到来的幸福,指的是突然而来的幸福。也用作“无妄之福”。
《史记·春申君传》篇曰:“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行相事。”
《史记·春申君传》篇中说:“春申君手下的门客里有位从观津来的名叫朱英的,对春申君说道:‘人们全都觉得楚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您受到重用以来却让楚国变弱了,这在我看来是不正确的。先王在位时与秦国友善,因此秦国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攻打楚国,什么原因呢?秦国想要跨越黾隘这个要塞来进攻楚国,是不便利的;想要从东周、西周借道,背对韩、魏两国来攻打楚国,也不可行。如今的形势却不是这样的,魏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秦国灭亡,不能吝惜许地和鄢陵了,会割让这两个地方给秦国。那样,秦军距离楚国都城陈地就只有一百六十里了,我所看到的未来,是秦国和楚国日益激烈的争斗场面。’楚国就将都城从陈地迁到了寿春;而秦国将附属于自己的卫国的都城从濮阳迁到了野王,设置东郡。春申君从这时开始来到了自己的封地吴地,代行相国职事。”
成语讲的是春申君黄歇的故事。他是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官任楚国相国。黄歇游学博闻,擅长辞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黄歇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名于世,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奔丧时,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害了春申君及其全家。
当然和成语直接相关的人物是朱英。他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长
期担任春申君黄歇的门客,曾提醒黄歇小心有“无妄之灾”。有名的成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是其告诫黄歇时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