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六十六——握发吐哺

(2024-04-26 07:53:5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六十六——握发吐哺

握发吐哺,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则成语的典故是说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第一时间去接待来访的贤士。后成语就用来比喻为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商朝末年,商纣王屡屡对外用兵,导致苛捐杂税丛生。作为边陲小国,西周人民深受其苦。周文王、周武王作为国家的领导者,看在眼里苦在心中。他们下决心要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周武王不止一次地面朝东方,暗下决心。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周武王所图之事太大,更需要有人帮忙,还好,他有个好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周地(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故称周公。周公自幼天性聪慧,德才兼备,文王时他就在政治上崭露头角。武王即位后,周公作为太宰极力辅佐他,共同策划破殷立周大计。牧野大战前,他代武王起草誓师之词,在推翻殷商王朝的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后来,周武王积劳成疾,临终时由于太子姬诵年仅十三岁,曾提出“兄终弟及”的主张,让弟弟周公继承王位,考虑到夏、商继承制混乱,容易出现“兄弟内战” 等弊端,周公执意不答应。于是周武王把年幼的周成王托付给周公,由周公辅政。周公深知兹事体大,在无数个日夜苦思冥想之后,周公抓住了办事的重点: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帮助西周王朝改变天下,强盛起来。于是,周公为政,励精图治。他的礼贤下士,尤为人所称道。司马迁记载了周公教育儿子伯禽的一段话:虽然我地位高,但仍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从中可以看出,周公对人才非常重视,对前来求见的贤士无不是迫不及待地接见,唯恐错过。有时,正沐浴着,或是正吃着饭,恰逢贤士到来,就立刻起身,一次次地把头发握起来,一次次地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诚心接待贤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二首》其一中的这一名句,表达的就是后人对周公的无限敬仰。

握发吐哺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表明人才的重要性。谁能得到人才,并能正确发挥人才的作用,谁就会由衰而盛,由弱变强;如果失去人才,则会由盛而衰,由强变弱,直至灭亡。管子说:“争天下者, 必先争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引才的关键是引心。引心,首在知心。要赢得人才的信任和向往,先得贴近人才,了解人才,懂得人才的心愿与需求,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主动与人才交朋友。这种情感上的投入,往往要胜过千金万银。贵在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周公握发吐哺,凭的就是诚意和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