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五十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24-04-02 08:12:31)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五十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成语的意思是,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并得到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用来形容旧时统治集团的独裁无道。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曰:“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中说道:“在阴阳家看来,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都有各自的教令,顺应这些法则就会昌盛,违背这些法则,就算不死也会衰亡。这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说阴阳家‘让人感到拘束而有太多的畏惧和忌讳’。至于阴阳家说的春天万物出生、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这是天地间的普遍规律,要是不遵守,就难以制定天下的纲纪。因此说:‘遵照四时的顺列去行事的规矩,是不能失去的。’”

成语出自《太史公自序》。司马迁把它编在《史记》的末卷。这篇自序,在《史记》占有很重的分量,为人们阅读《史记》做了提示性的说明。概述了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不仅将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把作者自己的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既是《史记》的序文,也是作者的自传。司马迁在其中追溯了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渊源、政治的变迁、文化的辨析,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篇深邃复杂的思想性文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