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四十三——深切著明
(2024-03-18 08:31:5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四十三——深切著明
深切著明,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深切:深刻、切实;著明:显著、鲜明。成语的意思是指那些深刻而又切实,显著而又显明的道理。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曰:“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中说道:“孔子说:‘我想要记载以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一些史实与人物来,这样就能让道理更加深切显明。《春秋》这本书,向上阐明了三王时的治理之道,向下辨别了人事的纪纲,分辨嫌疑,判明是非,断定那些犹豫不决的事,赞颂良善之事,贬斥为恶之事,尊敬贤才,摈斥庸人,让灭亡的国家保留下国名,令断绝的世系找到继承的后嗣,补救衰敝的,振兴废置的,这才是王道最重要的纲领啊;《易》论述了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所以专长在于变化;《礼》规范制约人伦,所以专长在于行事;《书》所记的是先王的政事,所以专长在于政论;《诗》所记录的是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专长在于讽谏;《乐》是论说音乐的经典,所以专长在于使人和谐;《春秋》主要论辨是非,所以专长在于帮人辨别是非。’”
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史记》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交待了《史记》的写作动机和成书过程,概述了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融作者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不仅把《史记》的基本内容总括于此,特别重要的是强调了他写作《史记》真实动机,也指出了他的《史记》和先人的文字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