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四十二——丧家之狗
(2024-03-17 08:30:26)《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四十二——丧家之狗
丧家之狗,语出《史记·孔子世家》。丧:失去。成语的意思是无家可归的狗。后也用来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常用于贬义语境。
《史记·孔子世家》篇曰:“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孔子世家》篇中说道:“孔子来到郑国,和弟子走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有个人对子贡说:‘东门那里有个人,他的额头很像尧,他的脖子很像皋陶,他的肩很像子产,而腰部以下的部分比禹差了三寸。疲劳狼狈的样子就像丧家狗一样。’子贡将这些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地笑着说:‘外貌,是微末的东西。但说我如同丧家狗一般,确实这样啊!确实这样啊!’”
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这是司马迁为孔子写作的纪传,详尽地书写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他曾受业于老子 ,学习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终于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并创立了儒家学派。
当然,任何伟大的人物,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遭遇困厄和磨难。由于生不逢时,再加上他自己未能顺应时势,他的思想和学术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他就带领一帮弟子周游列国。但一路劳顿,也未能找到知音,反而到处受到嘲讽。可以想见,他当时的那副狼狈相有多难看。难怪路人要把他形容为“丧家之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