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三十五——秋毫不犯
(2024-03-09 09:14:17)《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三十五——秋毫不犯
秋毫不犯,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成语意思是丝毫不加侵犯,成语意思是丝毫不加侵犯,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史记·项羽本纪》篇曰:“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史记·项羽本纪》篇中说道:“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沛公。沛公捧着酒杯祝福项伯长寿,相约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财物分毫不敢接受,将官吏民众登记在册,封存府库,以便等待将军的到来。我派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出入以及发生意外情况。我从早到晚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请项伯兄向将军详细说明我不敢背弃恩德。’项伯答应了,对沛公说:‘明天不能不早点过来亲自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中,把沛公的话全部报知项王,随即对他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来呢?现在人家立下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道义的,不如趁机善待他。’项王答应了。”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有一个极其精彩的片段,那就是《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了秦朝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史称“楚汉相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这段史实可以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是中国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