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四——昧死以闻

(2024-02-17 07:17:04)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一十四——昧死以闻

昧死以闻,语出《史记·赵世家》。意思是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史记·赵世家》篇曰:“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入,徐趋而坐,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体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间者殊不欲食,乃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则祝之曰必勿使反。岂非计长久,为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主之子孙为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侯则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之计短也,故以为爱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史记·赵世家》篇中说道:“孝成王元年,秦军攻打赵国,拔取三座城池。赵王刚即位,太后执掌朝政,秦军急速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王说:‘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才会出兵救援。’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告诉左右侍臣说:‘再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人,老妇我一定会把唾沫啐到他的脸上。’左师触龙说希望求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步走着并坐下,亲自谢罪说:‘我的脚有病,实在不能快步走,因此很长时间没来拜见了。我私下偷偷宽恕了自己,又恐怕太后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因此希望前来拜望太后。’太后说:‘老妇我靠着辇车才能行走。’触龙说:‘饭量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只能喝些稀粥罢了。’触龙说:‘我最近食欲很差,就勉强到外面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能稍微增加一点食欲,身体也觉得舒服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不愉快的脸色稍微有所缓解。左师公说:‘我的儿子舒祺年纪最小,但是没有出息,而我已经衰老,内心非常疼爱他,希望他能够补卫士的缺额来保卫王宫,便冒死把这个想法告诉给太后。’太后说:‘好吧。今年多大了?’左师公说:‘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小,但希望我可以在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太后说:‘男人也会疼爱小儿子吗?’左师公说:‘关爱的程度超过妇人。’太后笑着说:‘妇人疼爱得更厉害。’左师公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远不如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替他们考虑。您当年送燕后出嫁,抚摸着她的脚后跟,并为此哭泣,想到她要远嫁,您就很可怜她。走了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但是在祭祀的时候反而祈祷说:一定不要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希望她的子孙世代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如今向前看三世之前上推到赵国创建,历代赵王的子孙封侯的,他们的封地、封号还有保存到今天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的诸侯国还有存在的吗?’太后说:‘老妇没有听说过。左师公说:’这就是近的祸及自身,远的祸及子孙。难道这是国君的儿子封侯以后就都变坏了吗?这是因为地位尊贵但是没有创建功勋,享有优厚的俸禄但是又没有立下功劳,而拥有的贵重的宝物却很多。如今您让长安君享有尊贵的地位,并且封给他肥沃的田地,又赏给他很多贵重的宝物,但是却没有趁现在就让他为国家创建功勋,一旦您离开人世,长安君又凭借什么在赵国自立呢?我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很短浅,因此认为您对他的疼爱不如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你去派遣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才派出救兵。”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即位,就是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年纪尚轻,难以独自执掌政权,因此赵国的朝中大事都由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来决断。孝成王元年(公元前 265年),秦国进攻赵国,攻下了赵国的三座城池。在秦国的猛攻下,赵太后只得派人去向齐王求救。齐王说:‘若要齐国出兵相救,除非让赵国的长安君来齐国当人质。’齐王所说的长安君是赵孝成王的弟弟,是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太后听到齐王的回复,非常生气,她坚决不同意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大臣们纷纷去太后面前进谏,希望太后能答应齐王的要求。太后说:‘若再有谁来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要将唾液吐到他的脸上。’有位叫做触龙的老臣,来求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接见了他。触龙进宫后,一边慢慢坐下,一边对太后说:‘如今您给予长安君尊贵的地位,又封给他土地和财物,可如果您不让他建功立业,一旦您辞世,他又靠什么在赵国立足?他又怎能保住您给予他的尊贵地位和财富呢?’太后听完了触龙的话,冷静地想了想,认为触龙这位老臣考虑的是对的。她对触龙说:‘我明白了您的一片苦心,我采纳您的建议,这就派长安君到齐国去!’。于是,太后为长安君备好了车马,把他送到齐国去做了人质。齐王也向赵国派出了援兵,赵国军队和齐国军队联手终于击退了秦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