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零九——荦荦大者

(2024-02-09 08:42:51)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零九——荦荦大者

荦荦大者,语出《史记·天官书》。荦荦:指事物的明显和分明之处,后也用来形容人的杰出和卓越。成语的意思是指明显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方面。

《史记·天官书》篇曰:“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其后京师师四出,诛夷狄者数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荧惑守斗;朝鲜之拔,星茀于河戍;兵征大宛,星茀招摇: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史记·天官书》:汉朝兴起的时候,有五大行星会聚于井宿的天象。汉高祖与匈奴作战,被围困在平城,有月晕七重出现在参宿、毕宿这二宿之间。吕氏家族作乱,发生了日食,白天突然昏暗了下来。吴、楚等七国反叛时,有长几丈的彗星出现,天狗星陨落在梁地;等到起兵作战时,在梁地发生了尸横遍野血流的战事。元光、元狩年间,有蚩尤之旗(彗星)再次出现,其尾的长度达到了半个天空。此后,京师军队向四处发兵,与夷狄作战长达数十年,尤其以征伐胡人最为激烈,死伤更为严重。越国灭亡的时候,出现了火星守在南斗宿的天象;朝鲜被攻取的时候,孛星出现在和它相应的天区北河与南河那里;出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孛星出现在抬摇附近:这些都是一些显著的天象应验。至于那些曲折、细小的应验天象,就无法一一详说了。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件事不是先看见征兆而随之应验的。”

成语出自《史记·天官书》。在古代,先人们为了认识星象、研究天体,很早便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在我国称之为星官,西方唤之为星座。我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记录就见诸于《史记·天官书》中。司马迁把全天分成“五宫”:“中宫”是指北极周围的天区,象征以天帝为代表的中央朝廷;而东、南、西、北四宫,是以二分二至所在星官为中心建立起来,与四季相对应,象征天帝巡行天下的四季行宫。

敬告:为欢度春节,本博暂停两天。感谢各位的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