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零八——论功行封
(2024-02-08 09:44:1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六百零八——论功行封
论功行封,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成语的意思是根据评定功劳的大小并给予封赏。现一般用作论功行赏。
《史记·萧相国世家》篇曰:“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篇中说道:“汉五年,已经杀死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讨论功劳,对臣子进行封赏。大家都争抢功劳,一年多了,还不能确定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高祖觉得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封赏给他的食邑是最多的。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参加战斗次数多的已经身经百战,次数少的也与敌军有数十回交锋,攻占城池,夺取土地,都立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并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发点议论,不亲自参加战斗,封赏的时候反倒在我们的上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与成语相关的史实和萧何有关。秦王朝灭亡后,经历了“楚汉相争”,刘邦灭了项羽,取得了天下。于是就论功行赏。在别人眼里无所作为的萧何,却得到了刘邦的厚爱,被赋予重权,引起了众将领的不服。
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萧相国在秦朝的时候是一个文牍小吏,平平庸庸,无所作为,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等到大汉兴起,他追随高祖,依靠日月余光的照耀,才名显天下。萧何谨慎地守护关中这一根本重地,利用民众痛恨秦朝严刑苛法,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百姓们一起更新政治,萧何的功勋光辉灿烂。他完全有理由位居群臣之首,声名流传后世,并且可以同周朝的闳夭、散宜生等争光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