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八十九——矫国更俗
(2024-01-20 09:16:11)《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八十九——矫国更俗
矫国更俗,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矫:矫正;更:更改。成语的意思是匡正国事,改革弊俗。也可以理解为矫正国事,更改弊俗。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篇曰:“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于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篇中说道:“即使这样,为您考虑,不如保全战车和士卒来报答燕王。车马和士兵得以完好地回到燕国,燕王必然高兴;看到您能够安全地回到国内,士兵和百姓们也会像看到父母一样高兴,您的朋友会举着手臂欢迎您,而且全国都纷纷议论,您的功业得以显明。您上可以辅助君王来统率百官,下可以抚养百姓、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家政策中不对的地方,改变民间风俗中的鄙陋之处,这样您的功业也就能够创建起来了。没有回燕国的心意,您也可以舍弃燕国,不去理睬世人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来啊。齐王会拿出土地封赏您,使您的财富可以与魏冉和商鞅相比,您的子孙后代都可以称孤道寡,与齐国一起长久地存在下去,这又是一种办法。这两种办法,都可以让您的名声显耀,得到丰厚的实际利益,因此我希望您认真地考虑,谨慎地选择其中一种办法啊。”
成语出自《鲁仲连邹阳列传》。主要的史实是这样的,赵孝成王六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魏国救赵的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了新垣衍去说服赵国向秦国称臣。平原君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力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燕将据守聊城,齐将田单攻聊城一年有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一封《遗燕将书》,使燕将读后,泣三日,终于自杀身亡。
本传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鲁仲连“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的名士形象,他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却“辞让者三,终不肯受”。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