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八十二——火耕水耨
(2024-01-13 08:36:5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八十二——火耕水耨
火耕水耨,语出《史记·平准书》。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成语的意思是用烧荒的方式耕地,用水淹的方式除草。讲的是古代一种原始的耕作方式。
《史记·平准书》篇曰:“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史记·平准书》篇中说道:“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人们互相残杀为食,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下诏书说:‘江南地区仍是处在极其原始的耕种时代,下令饥民能够在江淮地区解决吃饭问题,想要留下的,都留下安置’”。
成语出自《史记·平准书》,本书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政策的由来。这时,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已经成熟,整个社会正处在一个井而有序、欣欣向荣的局面,社会政治环境宽松,百姓普遍富足。
但是,也正是因为有钱,人们花钱任性,滋生骄傲习气,甚至出现了地头蛇一类的豪强,用武力垄断乡村政治;从皇家宗室和受封土地的公卿大夫以下,各阶层都争着比谁更奢侈,房子、车辆和服饰也都僭越规制,超过了皇上,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与此同时,另一个社会现象发生了,那就是两极分化,社会不公。尤其是黄河、长江流域,水患频发,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所以中央政府随后进行了一波“扫黑除恶”的整治行动。在经济上打击豪绅,救助穷人,说白了,就是抑制富豪,扶助贫民……司马迁对此作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