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四十五——耳食之言
(2023-12-09 07:47:39)《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四十五——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语出出自《史记·六国年表序》。意思是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史记·六国年表序》篇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史记·六国年表序》篇中说道:“秦国已经得到天下,就烧毁了天下的《诗经》和《尚书》,对别的诸侯国的历载尤其毁灭得厉害,因为其他诸侯国的史书中多有嘲讽秦国的言语。《诗经》和《尚书》之所以还能再看到,是因为这些书多藏在私人家中,而记载历史的典籍单独藏在周室,因此都被烧掉了。多么可惜,多么可惜啊!唯独《秦记》得以保存,却偏偏又没有记载日月,所用的文辞也简略不全。但是在战国时期,权变之法也都有许多可以选取的地方,何必都要遵循上古的规矩呢?秦能够得到天下,多采取残暴的手段,但社会在不断变化,秦朝能因时代变迁而变法图强,所以成就很大。经传中说“要师法后王”,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后王的施政和我们这个时代相似,而风俗演变也与我们类似,他们的议论虽然卑下却简单易行。一般学者受自己的见闻牵制过多,见到秦朝在帝位的日子并不多,不去钻研它的终始,就因此而讥笑它,不敢称道秦朝,这和轻信别人的话有什么分别呢?多么可悲呀!”
《六国年表序》是司马迁专论秦王朝兴亡的一篇史论。要点有二:一是讨论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二是评价短命秦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读《六国年表序》当与《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以及秦国人物传记并读。但汉代学者拘于耳食之见,诋毁秦朝是“余朝闰位”,说汉朝是“上继周统”,这都是违反历史事实之变的狂惑之言。
司马迁虽然反对暴政,也批判了秦王朝焚书坑儒等严刑酷法,但他对秦王朝“法后王”、革新政治而富强、终于一统天下的历史功绩却做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颇具辩证的目光。《六国年表序》中论战国形势,特别强调说“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又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而对完全否定秦王朝的汉儒批评为“耳食”之儒,显示出司马迁对历史进程深刻的理解。这与他论春秋时期历史形势相一致,充分反映了他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