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四十五——石室金匮
(2023-12-08 09:48:20)《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四十五——石室金匮
石室金匮,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石室:是指用上等的石料造的房子;金匮:指的是用黄金制成的柜子,亦作石室金鐀。指的是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如国家档案)等的地方。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曰:“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史记·太史公自序》篇中说道:“太史公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整理收集历史书籍和国家收藏在石室金匮中的书籍。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五年后,恰好是太初元年(前104),十一月甲子朔日的早晨冬至,汉朝开始更改历法,天子在明堂中举行仪式宣布改历,祭祷上天,遍告群神,受命进行着记。”
《太史公自序》是我们后人研读《史记》的重要文献。文章概述了作者的家族世系、家学渊源、著书经过及旨趣等,融作者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全文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的生平家世和写作《史记》的时代条件、个人动机,以及受刑后忍辱著书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文章规模宏大,气势浩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创作的重要资料。
和成语石室金匮直接相关的背景是,司马迁回忆了当时的有关背景,也回忆了朝内朝外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始末。特别是有关他本人在接任太史令后的一些重要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