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零七——不避汤火
(2023-10-27 09:41:0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零七——不避汤火
不避汤火,语出《史记·货殖列传》。不避:不回避、不躲避之意;汤:水。成语的意思是不回避洪水,不躲避烈火。
《史记·货殖列传》篇曰:“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史记·货殖列传》篇中说道:“这样看来,贤德之人在朝廷上出谋划策,争议辩论朝廷大事,那些遵守承诺、隐居在深山岩穴之中的高洁之士,自命清高,他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所以清廉的官吏能够在位很长时间,在位时间越长,就会得到更多的富贵,清廉的商人最后都能发财致富。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是人们不需要学习就会去追求得到的东西。因此军队里的壮士,在攻城的时候能抢先登攀,冲锋陷阵,杀退敌人,斩将拔旗,冒着箭林石雨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不躲避刀山火海各种危险,就是在重赏的驱使之下才做出来的。”
成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在《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所谓“货殖”,就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司马迁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只要社会能创造或提供让他们致富的条件,譬如生产、交换、贸易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能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确是难能可贵的。难怪史学界一致认为:“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