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八十四——吴市吹箫
(2023-06-17 08:04:5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八十四——吴市吹箫
吴市吹箫,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吴:指吴国;市:市场;成语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街市上吹箫乞食。后用来比喻在街头卖艺行乞。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篇曰:“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篇中说道:“当年伍子胥被装在口袋里逃出昭关,到了夜里才敢赶路,白天就隐藏起来,到了陵水后,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食物,就用膝盖跪在地上匍匐着向前行走,裸露着上身对着别人磕头,鼓着肚子吹奏笛子,在吴国的集市上讨饭吃,但最终却能够令吴国兴盛,令吴王阖闾成了霸主。如果能让我像伍子胥那样可以尽情地施展智谋,就算是把我囚禁关押,到死不再与您相见,这样我的建议得到施行,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这是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的话。范雎,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大业。他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李斯曾高度评价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