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六十一——瓦解土崩
(2023-05-26 08:33:13)瓦解土崩,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指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事物的分裂。后来一般都用作土崩瓦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曰:“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篇中说道:“秦国常年积累的衰败局面,导致天下像土一样崩塌,像瓦一样破碎,即使有周公旦一样的人才,也无法施展他的才智,却以此责备一个刚即位的新君,错误啊!民间传言罪恶起源于秦始皇,到胡亥时达到登峰,这是有道理的。贾谊、司马迁又责备新君,说秦国的土地本来是可以保全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不懂时势的变化啊。”
《秦始皇本纪》是《史记》里的重要篇章。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写作该篇,应该说用心是极其明确的。作者在对秦朝的基本历史过程进行演绎以后,以较大篇幅对秦朝很快就灭亡这一事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剖析。太史公的这一思考,对后世意义重大。人们都要思考,秦朝为何来也汹汹,去也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