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四十七——廷争面折
(2023-05-12 07:43:3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四十七——廷争面折
廷争面折,语出《史记·吕太后本纪》。廷:指在朝堂上;争:争辩;面:当面;折:提出意见。成语的意思是指当面直言相谏。
《史记·吕太后本纪》篇曰:“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
《史记·吕太后本纪》篇中说道:“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当面指责别人,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我们不如您;保全国家社稷,安定刘氏后裔,您又不如我们。’王陵没有办法回应他们。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就任命他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于是称病免职回家。”
成语有关的背景与王陵有关。王陵出身沛县豪族,与雍齿交好,早年受到刘邦兄长之礼相待。秦朝末年率部起义,多次与刘邦的部队联同作战,但两人是相互独立而非从属关系。刘邦攻陷咸阳时,王陵自己带领兵马割据南阳。后来王陵母亲被项羽俘虏,为了力促王陵归汉,毅然伏剑自杀,尸身为项羽所烹煮,王陵由此下定决心归顺刘邦,最后封侯拜相,成为汉家重臣。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王陵获封安国侯。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汉相国曹参去世后,王陵升任右丞相,与左丞相陈平一同执政。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迁任太傅,
因为身份特殊,他在朝堂上似乎也拥有特权,就是敢于面折廷争。但是这个特权或者说习惯,为吕后所不容,终被剥夺实权,后来又被迫辞职,不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