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七——食不重味

(2023-04-12 08:13:43)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七——食不重味

食不重味,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食:吃;重味:两种以上不同的味道。成语的意思是用餐从来不上两道以上的菜肴。说的是某人饮食十分节俭。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七年,吴王夫差闻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

《史记·吴太伯世家》篇中说道:“七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去世而大臣们争权,新立的国君幼小势弱,于是出兵北上征讨齐国。伍子胥劝谏他说:‘越王句践吃饭时不会有第二道菜肴,穿的衣服不会有两种颜色,吊唁死去的人,慰问生病的人,他这是想利用他的民众。这个人不死,将来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如今越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然而君王不先除掉越国,反倒去讨伐齐国,不是很荒谬吗!’”

成语所涉的背景和吴太伯有关。吴太伯,又称泰伯,他是吴国的第一代君主,也是东吴文化的始祖。姬姓,名泰。其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名叫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季力又传位于儿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立勾吴(吴国)。

春秋时期,当吴国出现于历史舞台上时,自认为自己源自中原,即来自于太伯。而且,他们这种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也最终获得中原华夏诸国的承认,即追求华夏化的吴国王室假借一个华夏祖先“太伯”而成为“华夏”,中原华夏也由于“找到失落的祖先后裔”,而接纳此华夏新成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