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四——识二五而不知十
(2023-04-09 08:25:28)《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三百一十四——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二五而不知十,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思是只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事物的另一面,学会全面地观察判断问题。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篇曰:“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篇中说道:“大王所要求的,是让晋、楚彼此争斗;假如晋、楚不斗争,越国就不会出兵,这便是只知道两个五却不知道一个十了。这样好的机会却不进攻楚国,我因此知道越王大而言之不足称王,小而言之不能称霸。况且雠邑、庞邑、长沙,是楚国的主要产粮区;竟泽陵,是楚国的木材产区。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城邑就不能再向楚国提供粮食与木材了。我听说即便想称王而不成功,最差也还能够称霸。但是不能称霸,由此就失去了王道。因此希望大王能够转而攻击楚国。”
以上这话是齐国的使者对越王说的。目的是鼓动越国攻打楚国。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四起,各种政治力量纷争不断,最重要的就是连横与合纵。当时齐国算是中原大国,为了保住大国地位,他们采取了分化瓦解之策以自保。所以,如果齐国能成功说服越国攻打楚国。这样,如果越、楚两国的纷争一起,就都无力觊觎齐国。那么,齐国就可以自强并获得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