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九十——日暮途远
(2023-03-02 07:47:25)《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九十——日暮途远
日暮途远,语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意思是辛苦赶路到了黄昏时分,但离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路途。用来形容人近暮年却壮志难酬的悲叹之情,也用于处境极端困顿,不得已而只能倒行逆施,不循常理的延伸义。
《史记·伍子胥列传》篇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伍子胥列传》篇中说道:“等到吴国军队进入郢都后,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结果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把尸体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这才停下来。申包胥这时已经逃到了山中,还是派人对伍子胥说:‘您如此报仇,未免太过分了!我听说,虽然人多势众或许一时能胜过天理,但天理最终还是会获胜的。您从前是楚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事奉过他,现在竟然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说:‘你替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就说我年事已高,已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因为报仇心切,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
成语涉及的人物是伍子胥,但大的背景还是讲吴楚交恶。如前所述,从春秋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吴楚两个同处南方的大国,一直征战不断。在楚平王时代,平王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大儿子伍尚。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逃得快,才幸免于难。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吴王阖闾夺取了王位,后来又帮吴军攻进了楚国,此时楚平王已死,但伍子胥仍将楚平王从墓中挖出来,鞭尸三百下,为其父兄报仇。
申包胥藏于夷陵而幸免。他得知伍子胥鞭尸,便派人指责他的复仇之举也太过分了,简直是毫无天道之极!但伍子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让来人回去传话说:“为我谢申包胥,曰吾已日莫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