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八十三——人人自危
(2023-02-23 08:49:1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八十三——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语出《史记·李斯列传》。自危:自己觉得有危险。成语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心存戒意,时时觉得自己面临危险。形容大家都处在恐惧不安的状态。
《史记·李斯列传》篇曰:“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却。”
《史记·李斯列传》篇中说道:“秦国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众大臣每个人都存有戒心,老是觉得自己面临危险,想发动叛乱的人很多。二世皇帝还兴建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征收的赋税越来越重,戍边兵役更是没完没了。于是从楚地征集前来戍边的士兵陈胜、吴广等人一起暴乱,他们在崤山以东起兵,英雄豪杰蜂拥而起,陈胜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一路攻打直到鸿门才退去。”
成语所涉及的有关背景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李斯。李斯本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 。少为郡吏,曾拜荀卿为师。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终于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始皇帝死后,先是与赵高一起伪造遗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但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