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七十四——驱羊攻虎
(2023-02-15 08:32:30)《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二百七十四——驱羊攻虎
驱羊攻虎,语出《史记·张仪列传》。驱:驱赶;攻:攻击。成语的意思是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自己的弱势去进攻强大的敌人,力量悬殊,必遭灭亡。
《史记·张仪列传》篇曰:“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嵴,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史记·张仪列传》篇中说道:“张仪被释放出来后,还没来得及离开楚国,就听说苏秦去世了,于是向楚王游说:‘秦国的土地占据了天下的一半,军队的实力足以抵挡四方的国家,四境都占据险要位置,有山河围绕,四周都设有要塞可以坚守。拥有勇武的战士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贮存的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兵们都不避艰难危险甘愿赴死,国君贤明而且威严,将帅有谋略而且勇武,即使没有出动军队,它的声威就能席卷险要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梁,天下凡是后归降的国家一定先灭亡。再说那些合纵的国家,也无异于驱赶着羊群进攻凶猛的老虎,猛虎和绵羊不是匹敌的对手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大王不去亲附猛虎,反而去亲附一群绵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策略失误了。’”
这话为张仪所说。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后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顺便提及,和张仪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战略家苏秦,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只是后来“合纵”之术被“连横”之策瓦解,六国也终于被秦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