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一百四十七——好学不倦
(2022-10-10 14:24:22)《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一百四十七——好学不倦
好学不倦,语出《史记·楚世家》。好:爱好、喜欢。成语的意思是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
《史记·楚世家》篇曰:“有国,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史记·楚世家》篇中说道:“拥有自己的国家,难道不应该吗?以前我们的文公,他是狐季姬生的儿子,受到险公的恩宠。也懂得爱好学习,从来也不厌倦。”
这段话是司马迁的独白。这是他在追怀历史。楚国最初不过是僻居南方的众多“蛮夷”部族之一。但在鬻熊的领导下,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壮大为助周灭商的一支劲旅。到了春秋前期,经过楚武王、文王的惨淡经营,便日益壮大,俨然成为自立于南方的一大强国,并有效地抵御了齐桓公率领中原诸侯的无理进犯。楚在春秋最兴旺的时期,是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期。那时候君明臣贤、气象一新,竟然观兵周郊、“问鼎中原”,大有取东周王朝而代之的大势。然而,楚灵王的荒淫、楚平王的昏愦,又很快葬送了楚国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招致了“吴人入郢”、昭王失国的巨大祸患。战国前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威王、怀王发愤图强,整肃朝政、启用贤能,楚国又有了复兴,成为雄踞南方、阻扼西秦吞并六国的强大砥柱。但楚怀王后期却用谗臣、斥贤良,顷襄王更是只知游佚玩乐、驰骋云梦,又将破浪疾进的楚之航船,推入了风雨飘摇、君辱国削的绝境,数十年间即被秦国所灭。
司马迁在《楚世家》中,正是以极大的惋惜之情,展示了楚自始强,至于雄霸南方,又几经起伏,奈何一朝覆灭的千年历史,从中寄寓了深沉的历史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