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十二——名列前茅
(2022-04-04 06:36:00)《左传》中的成语解读之一百十二——名列前茅
名列前茅,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名:名次;茅:茅草,古人说这是楚国的特产。楚国军队每次行军时,如果前哨遇有敌情,就举起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的字面意思,用来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
《左传·宣公十二年》篇曰:“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左传·宣公十二年》篇中说道:“蒍敖做了令尹,选择实行楚国的法典,军队出动时,右军跟随主将的车辕,左军打草作为歇息的准备,前军以旄旌开路以防意外,中军斟酌谋划,后军以精兵押阵。各级军官根据象征自己的旌旗的指示而采取行动,军事政务不必等待命令而完备,这就是能够运用典则了。”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的争霸非常激烈,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郑国处境非常危险。有一年,楚军入侵郑国,郑国一边向晋国求援,一边坚决抵抗,结果援兵未到就失败了。
晋国派大将荀林父为中军统帅,领兵救援郑国,可是他们还没有渡过黄河,就听说郑国已经向楚国投降,楚军也已经渡过黄河撤兵回国了。
荀林父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说:“战斗已经结束,楚军也已经撤走了,我们这时赶来已毫无意义,不如撤回去算了。”可是副将先穀不赞成这个意见,他认为应该立即渡过黄河,去追击楚军。
上军统帅士会详细分析了晋、楚两军的形势,他认为退兵回国是正确的。士会说:“指挥作战的一个首要原则是善于观察时机,只有抓住敌人的疏漏发动攻击,才能取得胜利。如今楚国的德行、政令、典章、礼仪都没有违背常规,所以我们很难打败他们。楚王如今任用贤才,整顿军队,军队训练有素,很有秩序。军队出征时,各路队伍井然有序,右军紧紧护卫着主帅的兵车;左军负责割草以安排夜宿;先头部队以茅草作为信号,发现敌情就举起茅草向后面报警;中军负责制订作战计划,发布命令;后军是精锐部队。打起仗来各路将士都有明确的分工,军队纪律非常严明。再说,楚国现在管理严明,人才辈出,我们怎能贸然去进攻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