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贵州之二:走进西江千户苗寨

标签:
贵州摄影黔东南西江苗寨 |
1 人还未进寨,停车场旁边便有了欢迎仪式,游人可以从列队欢迎的队伍中穿过,喝下一杯苗人为客人专门预备的米酒。

2 好客的主人围成一圈表演舞蹈。这些都是进寨的序曲,之后才是买票进门,再换乘中巴进寨。

3 苗寨集中在一条山沟河谷的两侧,进寨后先看到的南坡上的村寨,规模小于北坡。寨子里到处大兴土木,由于接待能力日渐不足,不得不建房修路。

4 苗寨以木结构为主,所以路边堆满了木料,木工用娴熟的手艺加工房屋构件。

5 路边、店铺前闲坐着苗族妇女。苗寨开放以来,商业悄然兴起,除了务农,村民们可以靠旅游改善生活。

6 据说苗族同胞的祖先一直盘踞中原,但不幸的是早从炎黄二帝开始便历经战乱,一步一步退向南部深山才得以生存延续。也正因为战乱,使得苗族慢慢分解为多个支系,散落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甚至移居海外。

7 苗寨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水上大都会有著名的风雨桥。这个苗寨竟然有好几座桥连接南北两个山坡。

8 水中一群嬉戏的姑娘,远处听上去一片欢声笑语。

9 近前细听则吓一跳,原来是满嘴脏话的游客换了服装在此留影。

10 沿风雨桥过河,眺望北坡,可能由于朝阳的缘故吧,这边才是千户苗寨的集中地。

11 登上南坡,可以领略北坡的全景,千户苗寨的宣传画照片就是取自这一角度。

12 下得南坡重新过河,我准备登上北坡,走走苗人每天要走的山路。

13 偌大的芭蕉叶点缀苗寨,使人忘记这是高原。

14 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

15 途径一个石头房子,隐蔽的窗户透露出某种亲切。可是转过去走到门前,发现门上书写二字——公厕。

16 半山腰一个很大的场院,中间竖立一根图腾柱,场院里苗民们正在晾晒谷物。

17 继续前行,由于游人大都集中在河边和山下的主街,所以这里显得十分平静。

18 屋檐下一派农家景色。

19 虽然土地并不宽裕,但这里的人们依然过着以农耕为主的生活。

20 老乡们纷纷拎着鸡鸭和食品菜肴穿行,问后方知正巧赶上他们的苗年,就是苗人的春节。据说苗族人的年并不统一,每个寨子的日期都不一样。

21 一个母亲用简易担子挑着过年的年货回家,年幼的儿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几根烟花。山路崎岖,小家伙累了,开始耍赖不走。我们便顺便帮他们拿了些许东西以减轻负担。

22 常年生活在山上,他们已经习惯负重出入。

23 显然过节是这个寨子今天的重头戏,偶遇的人无不载着生活用品。

24 男人女人皆如是。

25 一个小女孩倚在门前,看着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路过家门,偶尔打打招呼。

26 走到山顶,回头望去,山寨的稻田和房屋错落在沿途上。

27 虽然是下午,但已经有了缕缕炊烟,显然是为过年而提早准备晚餐了。

28 下山后以近傍晚,太阳落山了,山下的坝子(广场)围满了游客,专业的民族歌舞正在演出。我没能找到合适的位子,便在后面拍下了观众的屁股。

29 挤到前面一个不妨碍观众的地方,筹划着拍下舞蹈的快速旋转画面,于是增加了曝光时间,可是舞蹈都太柔慢,只好作罢。

30 改拍一张身边吱呀旋转的水车,把它描写成疾驰状。

31 闻鸡起舞,大公鸡也很有舞蹈才能,那健壮颀长的双腿应该去学跨栏。

32 回到主街,游客都被演出吸引了,所以街上也恢复了平静。

33 店铺和餐馆的主人们各自做着自己的活计,显得不慌不忙。

34 一种食物叫作糍粑,需要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个特制的木臼里,用木锤用力夯实,之后再制成饼状。

35 自家门前背着孩子忙碌的妇女。

36 交流的阿婆。

37 孙子被夸赞的奶奶。

未完待续——青岩古镇。
前一篇:圆梦贵州之一:镇远之远
后一篇:圆梦贵州之三:捡漏儿青岩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