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园坐落于苏州大新桥巷10号,是一家精致园林酒店。目前处于营业状态,有12间客房。2017年列入苏州园林目录。
墨客园旧址由何人修建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只能确定在民国时期,此地曾是某位银行家的私宅。抗战爆发,园主人举家外迁,园子便被当地福利院接收。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用作平江小学和平江党校的校园。且距文人名园耦园只有举步之遥。1979年,由于房屋老化严重,这处园子被彻底废弃,空关至新园主人张桂华接手。
张桂华是盐城人,以往和苏州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对于苏州园林,他却一直有着强烈的憧憬和“崇拜”。墨客园建成后,他便定居在了这里。
这处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园林藏在苏州姑苏区的一条巷子里,拐出小巷,便是热闹的平江路。2008年,张桂华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花了2000万元买下了这个园子。
之后,园主花费十年精心打造,斥资1.6亿元,依据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按“修旧如旧”理念和原则,运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修葺重塑,将百年老宅打造成了一所园林式酒店。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 [转载]园林游------苏州墨客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苏州园林有着丰富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且具备完美居住条件,反映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所谓园林就是可赏可居可游的生活家园,是清风明月诗书营造的人文空间,是令人向往的“诗意地栖居”,是“大隐隐于市”的心灵净土所在,
代表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理想境界——推门而出是车水马龙、充满人间烟火的市井世界,掩身而入是一个道法自然、悠然隐逸的精神世界。
“墨客园”三字道明了园主造园初衷:墨分五色存乎天然道,客自四方乐哉物外情,墨客园想要复苏的,是苏式生活的雅趣、都市生活的另一面,是天人合一、身心愉悦的深远意境。
重修后的墨客园三路五进,乃江南旧式住宅的传统格局,不同的是,东、中、西三路皆为楼屋,总计12间客房。同时,园内东、南、西各有一处花园。为典型的宅第式园林。
如今墨客园的大门,是苏州典型大户人家六扇头竹丝门,典雅端庄,两侧墙壁饰以松鹤等吉祥图案。
入门即为门厅,也就是今日之酒店接待厅。内中摆设装饰皆为上乘,尤其是前台后的涂金漆画,为《姑苏繁华图》片段,系请名师精心所作,很是精美。门厅内是由红色短廊围合成一四方天井。
天井为水院,中部是方形水池,上架三方平板石桥,有三百年历史。名为“迎秀桥”,三米长,水池中睡莲漂浮,山石隐约,又有锦鲤游弋,如在仙境。这就是园中六景之“水殿清凉”。水院的前后两端的围栏可以开合,行人也可由石桥入内。
左右短廊为响月廊,两边装饰也不相同,左廊墙壁内嵌有石碑,是对苏州传统园林的碑廊的继承,右侧廊有峥嵘石山拔地而起,山体不大,似是高山余脉,为湖石所筑,其顶端建一方阁,名为”墨玉“,下设小池,山石间小溪潺潺,叮咚溅落池内,乃为园内六景之秀山飞瀑。
过石桥来到第二进“广德厅”,在古宅中此为前厅,墨客园以此为多功能厅,有餐厅,会议厅,小型聚会等用,屋顶有福禄寿三星的塑像,厅内两侧悬书画家珍贵的真迹,摆放着红木制的灵便的七巧桌。
出广德厅,来到第二进小院,小院不大,左右植有一紫玉兰与金桂树,寓意为“金玉满堂”,院之两侧,错落建有大小花园,左侧花园其实是一个园林小品,以一棵横斜的石榴配置数块山石,中间一块较大,具有漏透之姿,透过小院方形洞门半隐半现,饶有风采。右侧花园较大,由廊间,花窗隐约可见,好似一幅丹青山水花卷。
墨客园三座大小不一的花园一东一西一位于东南,与传统园林的前宅后院,东宅西园的布局略有不同。
小院正前,便是园内主厅惠和堂,形制较其余厅堂要大一些,也为硬山顶,墨客园所有厅堂均为硬山顶。厅内正中为传统摆设,两边是蒲团小卓,是现代而实用布置。悬于墙上的字画都是园主多年的收藏,其中著名画家赖东明具东方色彩的油画与厅内精致的传统的布置相得益彰。于此,可赏画听曲,得身心之愉悦,兴往日之雅意。
主轴线还有两进厅房,第四进为前楼房,五为后楼堂,在传统宅邸中皆为家眷住处。墨客园这里由于住有客人,并不允许入内。只知道这两进厅堂,一为“乐道斎”,一不得其名。
第三与第四进院中,建有一方形鱼池,四周以雕花石板围合,图案为花卉,翠竹,亭阁,颇为精美,布置较为简洁。
墨客园共有12间客房,依不同的主题,布置各有不同。每间房及相应的空间都有一雅石,一香铜器,一壶茶,一瓶花等等。还放置了不同的古典乐器:古琴、古筝、萧、笛等。每一间又都有苏绣、宋锦、漆器、玉雕、苏扇、丝绸、剧装戏具、红木园林家俱模型等制品摆件、文房四宝等,别有意趣。这些颇具雅趣的物品也与四周亭台楼阁,山石飞瀑,松竹芭蕉的园林景致互为融合,成为一体。
墨客园主景在东南部的花园中。
园大致为四方形,“东莱居”为这一区域主要建筑,面阔三间,一侧有廊向后连接,前出平台,伸入水池中。左侧为一阁,并不知其名。右侧为一长廊,通向前厅,中部设半亭,与水阁相望,居中是一片水域,种植着水莲,为六景之“千莲和合“,水域甚小,谓之为千,只是概数耳,求其意境。
与东莱居隔水而望是一组假山,全为湖石。山前有一拱形石桥,名为“同心.”,形制大小与网师园之引静桥相仿佛。山体多为立峰,奇窍多姿,嶙峋俊逸,为石中精品。下构洞穴,绵延蜿蜒,可供穿行。间有磴道可绕行上山。’
是山有两峰,主峰靠前,侧峰在后,高低相差不大。主峰临近水阁,名为垂云,峰后设园亭俏立。峰前有苍松探出,作俯听状,其下有水,可视为六景之“松风涌泉“。而池中水面平静,每当月圆之夜,月光借光影反射,一轮明月隐约在半亭粉墙之上,则又是六景之“半亭问月”了。
至于六景最后一景“万柿如意“则与老柿树了,垂云峰后老树昂首向天,枝繁叶茂,不知是否就是此树?却不得而知。
主轴线两侧有几座厅堂,在古宅中为园主人一家的用房,墨客园则为客房,并不能人内。
应当说墨客园是精致的,称得是上密密疏疏时时为画,高高下下处处是景。它的每一个棱角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 户窗敞朗,砖雕精美; 亭台水榭
隽秀细腻 。 一花一草,书桌清供,自然和谐。
所谓“园林得山水而秀,山水得园林而雅“。造园者于此堆石叠山,又将门前河水导引入园,园内水系宽窄结合,收放自如,灵动自然,宛若天开……墨客园再现了苏州园林古典风貌。
墨客园成园后许多雅集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度曲吟唱频频进行,
这些雅集集合了琴、棋、书、画、茶、酒、香、花,它把中国文人文化的形而上,落实为形而下的生活哲学。墨客园内的场景布局,集合了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四般雅道
”,寻竹、访荷、问菊、探梅“四般雅会” ,清供、粉黛、问琴、和曲、弄宠等“十八般雅事 ”,无不是对美好生活的展示和希冀。
北宋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他认为山水画要做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这是传统美学意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建筑审美意境重要标准,东方文化始终追求的理想居所,若按郭熙提出的标准而论,集“雅园”“雅居”“雅集”于一体、兼具“精巧”“精致”“精雅”特征的墨客园,则为世人呈现了“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苏式生活范本,又通过酒店经营其自身也期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
这种方式无疑是可取的。
事实上,达到以上“四可”之镜,又通过以园养园的方式养护所建之园林,一直是新世纪新建的私人园林的追求,苏州本地占地70亩的静思园与成都有150亩之广德易园均是如此,更遑论其余众多的小园林了,这或许就是新时代私人园林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