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房价理财 |
分类: 地产观点 |
全民买房运动是房价疯涨的“罪魁祸首”
面对中国当前不断高涨的房价,与此相伴相生了很多批评与呼喊、愤怒与惊喜、预言与口水战,却很少有人能够理性的寻找房价不断高涨的真正原因。
而中国的事情往往要跳出中国去看,才能看得明白;实际上,从古到近,从欧洲到北美,从日本到南亚,从来没有哪个时期,也从来没有过哪个国家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发生如此规模浩大的全民买房运动。而如果一定给今日中国如脱僵野马般猛涨的房价定罪的话,罪魁祸首就应是当前如火如荼的全民买房运动。
每年的春节前后,全中国的媒体都会铺天盖地地报道春运现象。其中春运最大的客流就是数以亿计的民工返乡潮。这些来自中国中部、西部、北部的,农村、山区的,成群结队的农民兄弟姐妹,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以及沿海发达地区,流血流汗辛苦打拼了一年之后,带着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回家了。
但是很少有媒体关注到,他们带来在外地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回家怎么花了。天天以经济学家,以房地产专家自居的研究者也很少去中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小城镇甚至是农村去做调查。他们每天都呆在北京、上海的高档写字楼里研究各种渠道上报的统计数据,然后今天耸人听闻的大胆预言,“房价要降30%!”。明天由忽然翻脸不认帐地说:“我从来没有预测过房价!”
经济学家也好,房产专家也罢,他们看不到,在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尤其是山村,基本上已经是十室九空,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儿童。但凡青壮劳力,都会结伴外出打工,几年辛苦下来,攒下点儿血汗钱,就在镇上或县城里买一套商品房。上海、北京的房价动辄上万,但是800元,1000元一平米的房子在小城市到处都是。农民工兄弟在经济发达地区挣了钱,回老家进城买一套商品房还是有能力的。至于在村子里的老房,尤其是山村里的旧宅,闲置甚至荒弃的比比皆是。这样的景象,北京的经济学家不用走远,上门头沟去转转就能看见。
同样,县城里的人挣了钱,就要到省城去买一套房;省城里的人,争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买一套房。中国正处于一个大规模城市化的时期,数以亿计的农民要进城,数以千万计的小城镇居民要进大城市。只要这种城市化进程不消停,要想拉住房价上涨的缰绳,那只是经济学究的痴人说梦!
抛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提,再说中国特有的“婴儿潮”买房现象。在《中国不动产》杂志今年4月刊上,有一篇专门研究“婴儿潮”买房行为的文章,很学术化。简单的讲,就是上世纪70年末,80年出生的“婴儿”,如今正好大学毕业,或者工作两三年正处在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的收入水平在大城市只能算是中等甚至偏下。但是这批人是目前中国的大城市购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靠什么来买房呢?基本的模式是双方父母将一生的积蓄凑起来,支付首付款,两人来背月供。小夫妻加上双方父母基本上是6个人买一套住房,有的甚至是连爷爷奶奶一辈也要拿出养老保命钱,来帮孙子、孙女买房。很多媒体将这些年轻人称之为“哨老”一族。啃老族数量有多庞大?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至少也是省会城市或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城市和地区,往往都是房价涨得厉害的地区。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争先恐后的在买房。面对如此汹涌的全民买房大军,中国的房价不像脱僵野马一样高歌猛涨,那才是真正的怪事情。
至于你要问我,那怎么才能让房价不要这么猛涨呢?
我既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经济学究(那些只会照搬各种经济学教条,不肯实地去调查的所谓专家、学者,我发明了“经济学究”这个词来称呼他们)。我对于经济学的知识也就仅限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这一简单理论。所以我出的招也不一定被经济学究们看得上眼。
第一,让全民有公平的致富机会,毕竟老百姓有钱了,才能有能力买房子。这显得有点太遥远,而且也不太靠谱,因为全民致富显然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就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公平的致富机会,还是有点乌托邦。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价问题,指望一夜就能解决,更不现实。那就来第二招猛药,加大土地供应,同时要求银行把按揭贷款首付提高到4成甚至5成。一句话,成倍增加住宅供应量,提高百姓购房门槛。我敢水牛说,如果政府敢下如此猛药,房价还刹不住车,那么我们都别混了,世界末日到了。
末了,我得声明,单纯在遏制房价上涨问题上,我主张提高首付,而反对加息。因为提高首付虽然提高了买房的门槛,但是也减少了买房人的总利息负担;而加息,无异于银行趁火打劫,以遏制房价猛涨为名,抢买房人的钱。
作者:卢元强
《中国不动产》杂志主编
中国不动产网首席研究员
www.cre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