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概述及治疗
(2009-01-12 20:38:53)
标签:
健康 |
分类: 癌症攻防策略 |
二、临床分期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Ann Arbor-Cotswolds分期
Ⅰ期
侵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一个淋巴组织(如脾、胸腺、咽淋巴环),或侵及一个单一的结外器官或部位(ⅠE)。
Ⅱ期 在横膈的一侧,侵及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 (Ⅱ),涉及的解剖部位数目应标明(如Ⅱ2)
Ⅲ期 受侵犯的淋巴结区在横膈的两侧(Ⅲ)。
Ⅳ期 侵犯淋巴结以外的部位
A:无症状
B:无其它解释的发热(≥38度,超过3天),盗汗,体重下降(6个月内下降10%以上)
X:巨块病变:
E:局限性孤立的结外病变以“E”表示, 如ⅠE,广泛性结外病变为Ⅳ期。
三、攻防原则
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肿瘤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中医药、生物治疗等。通过采用合理有计划的综合疗法,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HD60~80%可以治愈,而NHL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
(一)HD治疗原则
ⅠA、ⅡA期:次全淋巴结照射(根治量45~50GY)+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ⅠB、ⅡB、ⅢA期:联合化疗+全淋巴结照射+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ⅢB期和淋巴细胞削减型及纵隔大肿块(横径>1/3胸腔横径):化疗为主+放疗+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Ⅳ期:联合化疗为主+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二)NHL治疗原则
1、低度恶性淋巴瘤
Ⅰ、Ⅱ期:放疗±化疗+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无症状患者采用“等待和观察”原则,一般可以推迟化疗平均达2一3年。
Ⅲ、Ⅳ期:全身化疗+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2、中度恶性淋巴瘤
Ⅰ期:单用放疗(或加用化疗)+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Ⅱ期以上:以阿霉素为主的全身化疗(CHOP方案)+放疗(巨块病变)+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3、高度恶性淋巴瘤
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必要时)+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扶正中药+长期中医药调理。
(三)中药治疗原则
恶性淋巴瘤对于放化疗较敏感,因此化放疗仍是目前各期ML的主导治疗。实践证明,如果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初治阶段,肿瘤负荷较大,首当使用化放疗、手术等尽可能地消灭肿瘤,同时使用中药,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正气,避免因祛邪而过分伤正。经过一程化放疗,肿瘤负荷明显减少,此时治疗重点是骨髓和免疫功能的重建,而这正是中医药优势所在。中药与化疗配合,重点在于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解毒散结;与放疗配合,在于益气生津,凉血润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在疾病达到缓解或稳定后,长期给予中医扶正为主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机体的阴阳、气血失衡,延缓或防止肿瘤复发。
四、最新进展
(一)何杰金氏病:
HD生物学行为较稳定,很少呈跳站式播散,故多采用大野放疗。近来发现,对于早期HD(ⅠⅡ)病人,采用化疗可以达到放疗的效果,并可避免放疗所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如放疗部位发育迟缓或停滞)。目前对于患HDⅠⅡ期的儿童及不适用于放疗的成年人,倾向以化疗为主的治疗原则,如需加用放疗,可采用对称野,用根治量的1/2。
(二)国际预后指数(IPI)
Shipp等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行为状况、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结外受侵部位数目是NHL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这些预后因素,提出了NHL的国际预后指数模型,将NHL的预后危险性分为低危(0或1分)、低中危(2分)、中高危(3分)和高危(4或5分)4组。IPI对判定NHL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靶向治疗
美罗华(Mabthera,Rituximab)为一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后者主要在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用以治疗B细胞NHL,有良好疗效,单药有效率50%左右,与化疗(如CHOP)联合,有效率可达90%。
(四)某些新的NHL类型特点及治疗原则:
1、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约占NHL的4%~9%,老年男性多见。在诊断时多数已属晚期。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采用标准的CHOP方案不能治愈,用超大剂量化疗HyperCVAD/MTX-Ara-C有希望改善无病生存率。
2、惰性淋巴瘤(Indolent NHL)
为一类淋巴瘤总称,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浆细胞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增殖性肉芽肿病等。其特点是自然病程相对较长,对化疗不够敏感。对于临床I-II期可采用放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但能否治愈尚有争论。对于多数患者烷化剂是姑息治疗的首选药物,经常复发,但再用其他药物仍有效,特别是蒽环类或嘌呤类;加用干扰素于初始化疗,可增加有效率和延长缓解期;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对复发患者约50%的患者有效。